2012年5月29日 星期二
富邦台灣50基金 6/13開募
【經濟日報╱項家麟】
由富邦投信所發行的富邦台灣釆吉50基金(台股ETF)已於5月21日獲得金管會核准募集。富邦投信預計於6 月13日至6月15日展開募集,募集期間僅有3天。
由於台灣50指數投資於台灣前50大權值股,知名度高、代表性佳,富邦台灣釆吉50基金發行價格僅30元,只要3萬元就可以投資台灣50檔藍籌股,對於小額投資人來說投資門檻相對低,值得投資人把握。
富邦投信表示,由於近期台股指數受到油電雙漲、證所稅復徵政策的利空衝擊,回檔至年初起漲點,當面臨行情不確定性高,尤其是系統性風險或政策利多利空消息主導盤面表現時,個股操作難度高,依過去經驗顯示,2008年金融海嘯和2011年歐債危機爆發時,整體國內成分股ETF成交量反而明顯增加。
因此,富邦投信建議投資人,可選擇台股ETF作為逢低進場的工具,在股市低迷的階段,ETF跌幅與大盤或產業走勢相當,相對於個股會較為抗跌,是現階段相對穩健的選擇。
富邦台灣釆吉50基金於募集完成並於布建股票部位後,預計7月底前,在臺灣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沒有參與新基金募集的投資人,未來也可以在股市交易時間內透過證券商於集中市場交易,買賣方式就如同一般的股票。
不過,ETF的證券交易稅僅千分之1,低於一般股票的千分之3,且不受平盤以下不得放空的限制。
富邦投信強調,ETF不僅適合投資人作為核心投資長期持有,也相當適合投資人使用於波段操作的投資工具。
2012年5月28日 星期一
上市公司首家 中鋼股東人數破百萬
【聯合報╱記者林政鋒/高雄報導】
中鋼(2002)股東人數今年突破100萬人,不僅是上市公司最多,也是台灣上市公司股東人數首家破百萬人。
不過,近3成中鋼股東只擁有1張股票,2張以下合計占比就超過5成;持有中鋼股票5張以下者有72萬餘人,占中鋼投資人的72%。這顯見,中鋼的股東結構以散戶居多。
昨天中鋼下跌0.05元,收盤27.85元。換句話說,買進1張中鋼股票,要2.785萬元。
法人表示,中鋼是績優股,長期來股利政策都是「賺多少、發多少」,投資報酬率穩定,個股不會暴漲暴跌,股價的安定性也高。
中鋼主管指出,6月15日將召開股東常會,中鋼的股東名冊人數已達100.4萬人,寫下歷史新高。
根據統計,2008年中鋼股東數59.1萬人,次年即躍升到78.3萬人,去(2011)年84.6萬人,今年突破100萬人;短短5年內中鋼股東數暴增7成,增加的絕大多數都是散戶投資人。
法人指出,2008年金融風暴至今,全球經濟動盪多、安穩少,相對中鋼近年配股配息穩定,而且投資報酬率都優於銀行定存利息,加上經營體質強健,能令投資人安心,所以吸引大量散戶選擇中鋼避險。
但法人提醒,目前國際鋼鐵業不景氣,大陸產能擴張的現象有惡化趨勢,平均日產從160餘萬公噸驟增到205萬公噸,鋼鐵產業低迷恐不是短期能解,投資人需特別留意。
【2012/05/29 聯合報】
券商嗆:若徵證所稅 將裁2萬人
【聯合晚報╱記者嚴雅芳/台北報導】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上午舉辦「復徵證所稅對經濟及資本市場之影響」公聽會,券商公會理事長黃敏助今天在立法院公聽會上表示,目前國內證券業從業人員約5萬人。由於證券業是以經紀業務為主、看天吃飯產業,日均成交量至少需800~1,000億元始能損益兩平,若課徵證所稅,成交量估將萎縮至500~700億元,預估大型證券商將精簡人力3~4成,約1萬5千人至2萬人,中小型證券商面臨倒閉。
黃敏助表示,復徵證所稅已經使股市成交量大幅萎縮,法人、中實戶、大戶資金先行退場,台灣股市原來每日成交量平均約1,400億元,每天可收證交稅約4億元,自提出要課證所稅後,日均量縮4成,市場評估若開始課徵證所稅,將使市場中實戶和大戶資金外流,使成交量更萎縮至700億元,每日證交稅將減少2億元,全年減收500億元。
券商公會認為,現行證交稅已內含證所稅,股票出售時,只對賣方課徵0.3%的證交稅,不對買方課徵證交稅,就是隱含對交易所得課稅,已符合有所得就要課稅的「量能課稅」原則。
券商公會建議,先對法人課徵證券交易所得稅,課稅方式採最低稅負制,免稅額250萬元,稅率10%。股票持有滿1年者,稅率得減半;全年所繳的證交稅得抵稅,同時期所稅比照上述辦理。至於對個人課徵證所稅,則待市場結構改變,法人交易量過半、且稽徵技術可克服時,才比照法人辦理。
【2012/05/28 聯合晚報】
2012年4月19日 星期四
基金與ETF的證所稅新聞兩則
2012-04-18 00:56 工商時報 【記者張國仁/台北報導】
財政部的證券及期貨交易所得方案沒有提到個人投資「公開募集基金」,要否列入課徵範圍,引起市場疑慮。財政部昨(17)日明確指出,基金的資本利得屬於投資人,而投資人購買基金的資本利得免課證所稅,但仍須列入個人最低稅負制。
財政部官員說,投信發行受益憑證,向投資人募資而來的基金,為投信與投資人信託關係所來的資金,投信本身只賺取手續費,基金因投資股市所獲得的資本利得,為全體基金受益人所有,與投信無關,投信不會因此產生「資本利得」而有課稅問題。
不過,官員指出,投信若以公司「自有資金」進行證券、期貨及選擇權的買賣而產生資本利得,均須依營利事業最低稅負制度予以課稅,這部分財版證所及期所課稅方案是維持現行制度,並無擴大範圍。
公募基金的投資標的諸如,投信業者募集的共同基金、不動產投資基金(REIT's)、股票指數型基金(ETF))如台灣50股票型基金等封閉式基金。
公募基金(Public Offering of Fund)是受政府主管部門監管的,向非特定投資者公開發行受益憑證的證券投資基金,這些基金在法律嚴格監管下,相關訊息必須披露、利潤分配,運行限制等行業規範。
財政部官員指出,日前公布開徵證券及期貨交易所得方案,在個人部分,明確規範僅有四種課稅標的,包括上市櫃與興櫃股票、未上市櫃股票、私募基金的受益憑證及在我國境內期貨交易所交易的期貨及選擇權。
官員表示,公募基金在財版證所及期所課稅方案排除,財政部是基于鼓勵一般個人,不要將退休金等資金直接投入股市,而交由專業的基金經理人進行投資理財,以保障退休生活,因此決定不予列入課稅範圍。不過財版方案送交行政院後,會否有變數,不是財政部能夠作決定的。
財版方案中此次將境內期貨及選擇權交易所得列入課稅,也引起期貨界反彈聲音,但財部官員表示,現在資本市場已與20多年前的市場大不同,很多投資在股市現貨與期貨市場同時交易,目的是為了避險。
官員舉例說,投資人在現貨市場買多,在期貨市場賣空以避險,投資人報稅時,是將現貨市場買賣與期貨市場買賣的所得合併計算出真正損益後,再看有無超過300萬元淨所得的免稅門檻,超過扣除額300萬元的淨所得,才分離課稅20%。因此,如果不同時對期貨交易所得課稅,必然形成稅制漏洞,並不公平,這是現貨與期貨交易所得需要同時課徵的主要理由。
如果有人在現貨市場作多,在期貨市場也作多,官員分析,這種人賭性很大,賺到賺到飽、賠也賠到底,這類投資行為風險過大,財政部設計稅制時並不鼓勵,自應是該列入課稅的對象。
至於期交稅問題,財政部長劉憶如昨天表示,期交稅的課徵,國際競爭力的問題,仍有討論空間。
官員表示,期交稅的確有市場比較的國際競爭力問題,如果行政院政策開徵期所稅時,不課期交稅,俾與新加坡等國際市場競爭,不需要修法,只要政策決定不課即可執行。
政院今審查證所稅草案 經建會建議外人綜所稅上限降至20%
2012年04月19日 蘋果日報
【陳瑩欣、張嘉伶╱台北報導】行政院今將審查證所稅草案,外傳行政院的「微調版」有不少放寬空間,除境外沒有據點的外資、境內有營利據點的基金投信公司外,一般專業投資台股的外資也向財政部表達,希望有機會爭取免稅空間,也為證所稅議題再增添新變數。
證所稅課稅與不課稅項目
另外,期交稅是否降低?也將成為金管會、財政部在立法院報告的重點。
財長劉憶如表示,許多在股市投資的操作方式,會選擇以期貨市場商品做為避險工具,因此股市所得未必是全部的所得額,如果不課期所稅,對避險投資並不公平,應考量到實務面。
黃金存摺將另外規範
至於證所稅的課稅項目,財政部擬採「正面表列」,對未列在課稅範疇其他投資標的,將依照不同的商品而有不同規範。以近2年最夯的黃金、黃金存摺為例,將與貴金屬、不動產納入其他資本利得課稅的議題,不以證所稅來課稅。
另外,民眾若參與投信募集的基金、債券、股票指數型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ETF)、不動產證券化商品,如不動產投資信託(REITs,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也都不用課證所稅。
另外,基於鼓勵投資人長期持有股票的考量,財政部訂出個人持有台股超過5年以上,最高可享有600萬元的扣除額、一般企業的持股如果超過5年,免稅額則由目前的50萬元增至100萬元。
不過官員也表示,所得減免優惠僅限於持股超過5年的部分,如果當年度處分股票中有低於5年的持股,只能給予部分減免。
台灣50可免課證所稅
舉例來說,民眾如果買台灣50股票型基金,雖然連結標的是台股,但屬免課證所稅。
據指出,由於政府定調,對境內基金免徵證所稅,不少以投資台股為主的外資券商也主張投資部門應該可以予以減免,希望可以比照熱錢一樣,能不用課證所稅,預料證所稅草案送至立院時,將引發外界與財政部攻防重點。
除了證所稅,外傳行政院近期將召集財政部和內政部等單位,回報奢侈稅執行一年以來對穩定房市功效的看法,由於奢侈稅上路已近1年,但實際徵收到的稅收不到50億元,其中還有約15億元稅金,是來自於高價汽車或貨品貢獻,不動產課奢侈稅的稅收相當少,但稽徵成本非常高,未來是否應繼續執行,有待商榷。
對經建會向行政院建議調降綜所稅上限至20%,經建會副主委單驥昨表示,主要是閣揆陳冲提議探討外國人才來台工作問題,經建會在參考新加坡稅率後,才建議考量台灣出生率下降和人口老化,勞動率不足是未來趨勢,應以質代量,提議調降外國人士的綜所稅率。
奢侈稅效果不如預期
但單驥也強調,人才討論會議尚未定案,4月25將邀各部會討論,且經建會所提的20%僅是參考值,最終仍將由主管機關財政部精算後才能定案。
針對經建會的建議,劉憶如表示,過去她擔任經建會主委時,也曾提議對外籍人才拘留限制予以鬆綁,但沒在稅制上有任何改變,目前暫不考慮納財政健全小組綜所稅討論單元中研議。
2012年4月17日 星期二
投信公募基金 免徵證所稅
2012-04-18 00:56 工商時報 【記者張國仁/台北報導】
財政部的證券及期貨交易所得方案沒有提到個人投資「公開募集基金」,要否列入課徵範圍,引起市場疑慮。財政部昨(17)日明確指出,基金的資本利得屬於投資人,而投資人購買基金的資本利得免課證所稅,但仍須列入個人最低稅負制。
財政部官員說,投信發行受益憑證,向投資人募資而來的基金,為投信與投資人信託關係所來的資金,投信本身只賺取手續費,基金因投資股市所獲得的資本利得,為全體基金受益人所有,與投信無關,投信不會因此產生「資本利得」而有課稅問題。
不過,官員指出,投信若以公司「自有資金」進行證券、期貨及選擇權的買賣而產生資本利得,均須依營利事業最低稅負制度予以課稅,這部分財版證所及期所課稅方案是維持現行制度,並無擴大範圍。
公募基金的投資標的諸如,投信業者募集的共同基金、不動產投資基金(REIT's)、股票指數型基金(ETF))如台灣50股票型基金等封閉式基金。
公募基金(Public Offering of Fund)是受政府主管部門監管的,向非特定投資者公開發行受益憑證的證券投資基金,這些基金在法律嚴格監管下,相關訊息必須披露、利潤分配,運行限制等行業規範。
財政部官員指出,日前公布開徵證券及期貨交易所得方案,在個人部分,明確規範僅有四種課稅標的,包括上市櫃與興櫃股票、未上市櫃股票、私募基金的受益憑證及在我國境內期貨交易所交易的期貨及選擇權。
官員表示,公募基金在財版證所及期所課稅方案排除,財政部是基于鼓勵一般個人,不要將退休金等資金直接投入股市,而交由專業的基金經理人進行投資理財,以保障退休生活,因此決定不予列入課稅範圍。不過財版方案送交行政院後,會否有變數,不是財政部能夠作決定的。
財版方案中此次將境內期貨及選擇權交易所得列入課稅,也引起期貨界反彈聲音,但財部官員表示,現在資本市場已與20多年前的市場大不同,很多投資在股市現貨與期貨市場同時交易,目的是為了避險。
官員舉例說,投資人在現貨市場買多,在期貨市場賣空以避險,投資人報稅時,是將現貨市場買賣與期貨市場買賣的所得合併計算出真正損益後,再看有無超過300萬元淨所得的免稅門檻,超過扣除額300萬元的淨所得,才分離課稅20%。因此,如果不同時對期貨交易所得課稅,必然形成稅制漏洞,並不公平,這是現貨與期貨交易所得需要同時課徵的主要理由。
如果有人在現貨市場作多,在期貨市場也作多,官員分析,這種人賭性很大,賺到賺到飽、賠也賠到底,這類投資行為風險過大,財政部設計稅制時並不鼓勵,自應是該列入課稅的對象。
至於期交稅問題,財政部長劉憶如昨天表示,期交稅的課徵,國際競爭力的問題,仍有討論空間。
官員表示,期交稅的確有市場比較的國際競爭力問題,如果行政院政策開徵期所稅時,不課期交稅,俾與新加坡等國際市場競爭,不需要修法,只要政策決定不課即可執行。
財政部的證券及期貨交易所得方案沒有提到個人投資「公開募集基金」,要否列入課徵範圍,引起市場疑慮。財政部昨(17)日明確指出,基金的資本利得屬於投資人,而投資人購買基金的資本利得免課證所稅,但仍須列入個人最低稅負制。
財政部官員說,投信發行受益憑證,向投資人募資而來的基金,為投信與投資人信託關係所來的資金,投信本身只賺取手續費,基金因投資股市所獲得的資本利得,為全體基金受益人所有,與投信無關,投信不會因此產生「資本利得」而有課稅問題。
不過,官員指出,投信若以公司「自有資金」進行證券、期貨及選擇權的買賣而產生資本利得,均須依營利事業最低稅負制度予以課稅,這部分財版證所及期所課稅方案是維持現行制度,並無擴大範圍。
公募基金的投資標的諸如,投信業者募集的共同基金、不動產投資基金(REIT's)、股票指數型基金(ETF))如台灣50股票型基金等封閉式基金。
公募基金(Public Offering of Fund)是受政府主管部門監管的,向非特定投資者公開發行受益憑證的證券投資基金,這些基金在法律嚴格監管下,相關訊息必須披露、利潤分配,運行限制等行業規範。
財政部官員指出,日前公布開徵證券及期貨交易所得方案,在個人部分,明確規範僅有四種課稅標的,包括上市櫃與興櫃股票、未上市櫃股票、私募基金的受益憑證及在我國境內期貨交易所交易的期貨及選擇權。
官員表示,公募基金在財版證所及期所課稅方案排除,財政部是基于鼓勵一般個人,不要將退休金等資金直接投入股市,而交由專業的基金經理人進行投資理財,以保障退休生活,因此決定不予列入課稅範圍。不過財版方案送交行政院後,會否有變數,不是財政部能夠作決定的。
財版方案中此次將境內期貨及選擇權交易所得列入課稅,也引起期貨界反彈聲音,但財部官員表示,現在資本市場已與20多年前的市場大不同,很多投資在股市現貨與期貨市場同時交易,目的是為了避險。
官員舉例說,投資人在現貨市場買多,在期貨市場賣空以避險,投資人報稅時,是將現貨市場買賣與期貨市場買賣的所得合併計算出真正損益後,再看有無超過300萬元淨所得的免稅門檻,超過扣除額300萬元的淨所得,才分離課稅20%。因此,如果不同時對期貨交易所得課稅,必然形成稅制漏洞,並不公平,這是現貨與期貨交易所得需要同時課徵的主要理由。
如果有人在現貨市場作多,在期貨市場也作多,官員分析,這種人賭性很大,賺到賺到飽、賠也賠到底,這類投資行為風險過大,財政部設計稅制時並不鼓勵,自應是該列入課稅的對象。
至於期交稅問題,財政部長劉憶如昨天表示,期交稅的課徵,國際競爭力的問題,仍有討論空間。
官員表示,期交稅的確有市場比較的國際競爭力問題,如果行政院政策開徵期所稅時,不課期交稅,俾與新加坡等國際市場競爭,不需要修法,只要政策決定不課即可執行。
2012年4月14日 星期六
劉宗聖專欄-兩岸ETF的投資新樣貌
2012-04-14 01:32 工商時報 寶來投信總經理 劉宗聖
中國證監會日前批准推出內地首批橫跨上海、深圳股市的跨市場ETF(交易所買賣基金),這是監管部門為增加國內資本市場投資產品種類,而採取的最新措施。
滬深300ETF推出之前,中國境內基金市場已經出現20多檔滬深300指數基金,管理資產總規模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其中又以嘉實滬深300基金管理規模最大,截至2011年底,該基金規模達420億人民幣,佔同類型基金市場佔有率近5成。滬深300ETF的推出,可望滿足投資者不同的投資需求,一方面可為個人及機構投資者提供價格低廉、交易便捷的長期配置及波段操作的工具型產品;另一方面,可通過提供與股指期貨擬合度更好的現貨產品,強化股指期貨的套期保值、價格發現等功能。
而滬深300指數追蹤的是在上海和深圳上市的藍籌股。在內地藍籌股價格接近歷史低點之際,這兩檔ETF為投資者提供另一個投資藍籌股的途徑。這一次由嘉實基金與華泰柏瑞基金籌備多年的首批跨市場ETF終於啟航,3月26日雙雙獲得中國證監會批准,推出滬深300指數ETF;前者在深交所上市,後者在上交所上市。兩檔基金差異在於申贖模式不同,嘉實滬深300ETF採用「實物申贖」為「T+2」交割,而華泰柏瑞滬深300ETF則採用「實物加部分現金替代」延續中國現有ETF的「T+0」交割模式,便於資金週轉效率。
近年來ETF在中國市場發展可謂是如火如荼,各家基金公司爭相發行指數化基金與ETF,截至2012年3月底,就有23檔ETF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的ETF也有15檔,而所有ETF皆是以中國的指數為追蹤標的。在這琳瑯滿目的指數中,又以上證綜合指數、上證50指數與滬深300指數最為知名。上證綜合指數於1991年發布,歷史數據相當悠久,但若要發展為相關金融商品時,最受投資人喜愛的追蹤指數為上證50指數以及滬深300指數。
其實在台灣,寶來投信2009年就先行推出第一檔陸股ETF-寶來標智滬深300基金(0061),不僅流動性佳,成交量居台股ETF成交量前三大。而因為上證50指數成分股為精選籃籌股,使得該指數與國際主要籃籌股指數一樣,往往具有領漲抗跌的特性;而中國加速審批台灣金融業QFII額度,台灣全新面貌的陸股ETF終於得以隆重推出。
以往中國概念基金僅投資中國市場相關標的,如台灣上市的中概股、美國上市的大陸企業、香港上市的中資企業標的,國內資產管理業者也隨著投資管理政策的鬆綁,不斷的演進中國市場相關產品歷程。
寶來投信為國內少數取得QFII直接投資中國資格的資產管理公司,在看好中國市場未來發展的前提之下,為掌握直接投資A股參與中國成長契機,運用QFII額度直接前進中國。
寶來投信已發行寶來標智滬深300ETF(0061),本次預計發行的寶來上證50基金就是以上證50指數為追蹤標的。上證50指數挑選上海交易所市值前50大成份股,與台灣50指數類似,分別為整體市場以及藍籌股的代表,屬於可攻可守的大型藍籌股,與上證綜合指數報酬表現具有一定正向相關性,根據過去經驗,上證50指數往往是政策的領導指標,下跌時相對抗跌,上證50指數是最具代表中國整體經濟發展的指標之一,地位同等於台灣50指數。
目前中國藍籌股的估值已達歷史最低水準,而自1990年至今,上證綜合指數從未出現連續3年收黑情況,前3次連續兩年收黑後的第3年,指數分別上漲65.14%、10.27%與130.43%(指數上漲期間依序為1996年、2003年、2006年整年漲幅),因此預計滬指於2010~2011年連續收黑後,今年收漲機會大增。
中國證監會日前批准推出內地首批橫跨上海、深圳股市的跨市場ETF(交易所買賣基金),這是監管部門為增加國內資本市場投資產品種類,而採取的最新措施。
滬深300ETF推出之前,中國境內基金市場已經出現20多檔滬深300指數基金,管理資產總規模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其中又以嘉實滬深300基金管理規模最大,截至2011年底,該基金規模達420億人民幣,佔同類型基金市場佔有率近5成。滬深300ETF的推出,可望滿足投資者不同的投資需求,一方面可為個人及機構投資者提供價格低廉、交易便捷的長期配置及波段操作的工具型產品;另一方面,可通過提供與股指期貨擬合度更好的現貨產品,強化股指期貨的套期保值、價格發現等功能。
而滬深300指數追蹤的是在上海和深圳上市的藍籌股。在內地藍籌股價格接近歷史低點之際,這兩檔ETF為投資者提供另一個投資藍籌股的途徑。這一次由嘉實基金與華泰柏瑞基金籌備多年的首批跨市場ETF終於啟航,3月26日雙雙獲得中國證監會批准,推出滬深300指數ETF;前者在深交所上市,後者在上交所上市。兩檔基金差異在於申贖模式不同,嘉實滬深300ETF採用「實物申贖」為「T+2」交割,而華泰柏瑞滬深300ETF則採用「實物加部分現金替代」延續中國現有ETF的「T+0」交割模式,便於資金週轉效率。
近年來ETF在中國市場發展可謂是如火如荼,各家基金公司爭相發行指數化基金與ETF,截至2012年3月底,就有23檔ETF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的ETF也有15檔,而所有ETF皆是以中國的指數為追蹤標的。在這琳瑯滿目的指數中,又以上證綜合指數、上證50指數與滬深300指數最為知名。上證綜合指數於1991年發布,歷史數據相當悠久,但若要發展為相關金融商品時,最受投資人喜愛的追蹤指數為上證50指數以及滬深300指數。
其實在台灣,寶來投信2009年就先行推出第一檔陸股ETF-寶來標智滬深300基金(0061),不僅流動性佳,成交量居台股ETF成交量前三大。而因為上證50指數成分股為精選籃籌股,使得該指數與國際主要籃籌股指數一樣,往往具有領漲抗跌的特性;而中國加速審批台灣金融業QFII額度,台灣全新面貌的陸股ETF終於得以隆重推出。
以往中國概念基金僅投資中國市場相關標的,如台灣上市的中概股、美國上市的大陸企業、香港上市的中資企業標的,國內資產管理業者也隨著投資管理政策的鬆綁,不斷的演進中國市場相關產品歷程。
寶來投信為國內少數取得QFII直接投資中國資格的資產管理公司,在看好中國市場未來發展的前提之下,為掌握直接投資A股參與中國成長契機,運用QFII額度直接前進中國。
寶來投信已發行寶來標智滬深300ETF(0061),本次預計發行的寶來上證50基金就是以上證50指數為追蹤標的。上證50指數挑選上海交易所市值前50大成份股,與台灣50指數類似,分別為整體市場以及藍籌股的代表,屬於可攻可守的大型藍籌股,與上證綜合指數報酬表現具有一定正向相關性,根據過去經驗,上證50指數往往是政策的領導指標,下跌時相對抗跌,上證50指數是最具代表中國整體經濟發展的指標之一,地位同等於台灣50指數。
目前中國藍籌股的估值已達歷史最低水準,而自1990年至今,上證綜合指數從未出現連續3年收黑情況,前3次連續兩年收黑後的第3年,指數分別上漲65.14%、10.27%與130.43%(指數上漲期間依序為1996年、2003年、2006年整年漲幅),因此預計滬指於2010~2011年連續收黑後,今年收漲機會大增。
2012年3月27日 星期二
2011年最大受災戶…投顧到底倒了多少家?
2012-03-27 金融家月刊
2012年台灣電子大家都在討論誰在裁員、誰在放無薪假,有一個沒有人注意的行業,直接用「關門大吉」來表達對景氣的看法。不是放出第一砲無薪假的億光的LED產業、不是股價慘跌一半的太陽能產業,也不是BDI已經跌破金融海嘯低點的航運業,是那個每天都在喊……老師在講,你沒有在聽的投顧業。
電視台經理來找我 說又有投顧公司倒了
那一天電視台陳經理來找我,剛進門就愁眉苦臉,唉!又有三家投顧關門了。分別是X華、X通、X一投顧!怎麼會呢,我差點喊出來,那三家在業界赫赫有名啊,這些老闆們在過去幾年,砸下重金四處在業界挖角分析師,再拼命在非凡頻道、東森財經台買比廣告秒數還貴的投顧時段,理專的猛狠招術在業界素有名聲,怎麼說收就收,私毫不留戀打下的江山呢。
陳經理似乎看穿我的疑問,他邊喝茶邊解釋給我聽:一個非凡頻道200萬加上一個恆生財經台100萬,三個月節目成本300萬,一次簽約半年就1800萬元,萬一招收會員不利,以一個投顧公司資本額2000萬元來計算,半年就可以讓投顧老闆破產了。
我說,可是成本300萬元,總不至於半個會員都收不到吧!陳經理忽然露出一抹微笑,彷彿譏笑我太久不食人間煙火,他說:300萬節目成本,做個30萬元營收的大有人在!外加上人事成本、租金、電話費用等主要成本,投顧業在2011年我知道的至少倒了10家(退節目退到一個都不剩的)!
我又追問,為什麼會那麼慘?他說主要有五大不利因素在去年齊發,主管機關抓的很緊很緊,啟X投顧聽說被罰了240萬,投顧老師在節目中只要提到股價的就是30、50萬罰單隨即就到,被警告、停業的那就更不計其數了。你不知道嗎?柯老師就被停業六個月。我搖搖頭!唉,我訊息太不靈通了。二、行情不好,投顧老師喊不出績效。三、財經電視台多開好幾家,整個晚上解盤訊息越來越多,也很多投顧老師變成「通告藝人」,萬寶蔡明彰一個月30萬元通告費,股市憲哥一個月30萬跑通告收入加上遠雄廣告代言、再賣些台灣諺語書籍,現在又主持節目收主持費,這幾個人把那些生嫩不熟的投顧老師全都壓死了!生面孔、沒知名度、沒指名度的投顧老師,在2011等於賠錢貨,投顧老闆眼看不對當然壯士斷腕及早認賠收山。四、投資人口結構改變,五、社會漸趨成熟理性也都是因素。
有沒有比較好的投顧老師
聽過市場慘況後,我的好奇心又發作了,到底有沒有狀況比較好的啊?陳經理反而變輕鬆了:有啊,聽說王X立業績一個月還有好幾百萬!…再來,問看看你家梁主席有沒有囉……。滑頭的陳經理把球丟回來給我。
打開王X立節目,螢幕上寫著斗大標題:不信請勿來電!市場上盛傳著:王老師專洗大單!一個月可以只收三個會員,會費分別是100萬、150萬、200萬!操作策略,專做三千金等高價股!學過市場營銷學的都知道,這種策略就是專做有錢人生意,撈一個夠本,撈兩個就賺,撈三個就是「賺到有村」。股市有行情時散戶多,一個散戶一萬元會費,招攬起來也是很嚇人的利潤。當沒有行情時,專做有錢人生意較為有利,因為有錢人才買得起高價股,萬一操作「掉漆」也比較不會上網去PO不利言論,因此,操作隱密性比較封鎖的緊些。
我想起來兩個市場訊息:不久的將來,投顧公司最低資本額要從2000萬元提高到4000萬元,營業保證金也會再提高一倍。還有,刷卡銀行針對投顧業等「未來服務契約型」公司要求提高質押保證金額度,從之前一倍,提高為三到五倍。(一個月刷卡金額是100萬元則需質押300-500萬元存單在刷卡銀行方)
從魚刺到日本蘋果禮盒 今年是蘿蔔糕禮盒
陳經理說他要趕著去送禮,改天再聊了!他拿出今年禮盒,道歉的說,不好意思,先告辭了。我驚了一下,今年是蘿蔔糕禮盒,有一塊蘿蔔糕,外加兩瓶XO醬!好像呼應著2011景氣一般,我開始懷念起,前年他提來魚刺禮盒,兩大箱整塊大排翅,我足足吃了兩個月才分批煮完,我老婆還交代著,下次如果還有人送,記得提回家。至少去年也還有日本富士山大蘋果禮盒啊……。我祈禱著,2012年一定要是好年冬啊,馬總統你得想想辦法,讓我們「有感幸福」啊。
2012年3月12日 星期一
熱錢大白鯊入小池塘 彭淮南:水花四濺
記者 張家嘯 報導 2012/03/12
彭淮南:熱錢將使新興國家「水花四濺」影響金融穩定
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今(12)日赴立法院進行業務報告時指出,外資匯入後,沒有投入股市的資金為1,700億元,其中有1,200億元的正常水位,意指動向不明的熱錢大約有500億元。
彭淮南表示,熱錢就像大白鯊跳入小池塘,造成新興國家「水花四濺」,會影響金融穩定,央行將會密切關注資金流向。
業務報告顯示,央行持有黃金,從過去的1,362萬盎司,下滑至1,358萬盎司,減少4萬盎司。目前每盎司黃金報價約1,700美元,4萬盎司黃金價值6,800萬美元,折合新台幣超過20億元,可以購買10棟台北市的知名豪宅,因此引發外界「出售黃金拼盈餘」疑慮。
央行官員連忙解釋,減少的黃金是用來製作520總統就職紀念金幣。彭淮南說明,97年央行購進600多公斤的黃金,就是為了製作總統紀念金幣,買進時金價為每盎司800美元,現在市價飆上1,700美元,大幅上漲一倍。不過,黃金也可能會跌價,同時沒有孳息收入,要獲利只能靠黃金價格上漲。
根據央行長期分析,黃金價格波動度遠高於美國公債,但持有黃金報酬率低於美國報酬率,暗示央行外匯存底運用寧可投資美債,也不會加碼黃金。
另外,政府打炒房政策奏效,房市交易量縮,今(101)年元月因適逢過年,全國建物買賣移轉登記棟數年增率降為-56.6%,而房價也出現鬆動跡象。去年第四季成屋價格(信義房價指數)較第二季下跌8.4%,較99年同季下跌7.4%。至於新推案價格(國泰房價指數)在第三季創新高後,第四季較第三季回跌3.4%,年增率由第二季的14.6%降為5.8%。
在銀行房貸占總放款比重部分,從99年6月的27.6%,下滑至今年元月的26.34%,同一期間內,特定地區新增房貸占全體新承做房貸比重,由64.37%下滑至50.96%,且房貸成數下降、利率上漲,顯示打炒房政策奏效。
彭淮南:熱錢將使新興國家「水花四濺」影響金融穩定
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今(12)日赴立法院進行業務報告時指出,外資匯入後,沒有投入股市的資金為1,700億元,其中有1,200億元的正常水位,意指動向不明的熱錢大約有500億元。
彭淮南表示,熱錢就像大白鯊跳入小池塘,造成新興國家「水花四濺」,會影響金融穩定,央行將會密切關注資金流向。
業務報告顯示,央行持有黃金,從過去的1,362萬盎司,下滑至1,358萬盎司,減少4萬盎司。目前每盎司黃金報價約1,700美元,4萬盎司黃金價值6,800萬美元,折合新台幣超過20億元,可以購買10棟台北市的知名豪宅,因此引發外界「出售黃金拼盈餘」疑慮。
央行官員連忙解釋,減少的黃金是用來製作520總統就職紀念金幣。彭淮南說明,97年央行購進600多公斤的黃金,就是為了製作總統紀念金幣,買進時金價為每盎司800美元,現在市價飆上1,700美元,大幅上漲一倍。不過,黃金也可能會跌價,同時沒有孳息收入,要獲利只能靠黃金價格上漲。
根據央行長期分析,黃金價格波動度遠高於美國公債,但持有黃金報酬率低於美國報酬率,暗示央行外匯存底運用寧可投資美債,也不會加碼黃金。
另外,政府打炒房政策奏效,房市交易量縮,今(101)年元月因適逢過年,全國建物買賣移轉登記棟數年增率降為-56.6%,而房價也出現鬆動跡象。去年第四季成屋價格(信義房價指數)較第二季下跌8.4%,較99年同季下跌7.4%。至於新推案價格(國泰房價指數)在第三季創新高後,第四季較第三季回跌3.4%,年增率由第二季的14.6%降為5.8%。
在銀行房貸占總放款比重部分,從99年6月的27.6%,下滑至今年元月的26.34%,同一期間內,特定地區新增房貸占全體新承做房貸比重,由64.37%下滑至50.96%,且房貸成數下降、利率上漲,顯示打炒房政策奏效。
2012年2月27日 星期一
投信基金退佣3億?投資人分不到
2012-02-27 中國時報 林上祚/台北報導
國內投信投資台股金額高達一.五兆元,而投信拿民眾的錢下單,還可以拿券商的退佣。業界保守估計,投信去年退佣金額三億元,業者透過交換單方式,巧妙地將上億元退傭藏到帳上,基金投資人一杯羹也分不到。
國內投信基金一月底總受益人數近二百萬人,業者拿投資人的錢買股票,如果事後有券商退佣,理應全數返還基金交易帳戶。最近金管會金檢投信卻發現,部分投信付給前五大券商的手續費明顯偏高。
金管會官員表示,業者每年進入股市以億元為單位,但部分投信與前五大券商下單手續費千分之一.四,與一般民眾下單支付的千分之一.四二五幾乎沒有差別。金管會認為,投信業是股市大戶,居然拿不到任何手續費折扣,很違背常理,最近金檢時要求相關業者提出具體說明。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網站,國內三十九家投信逐月、季、年公告的基金費用率,聯邦、華南永昌、安多利等投信與主要券商下單手續費均為千分之一.四,其他投信在千分之一.一到一.三之間。
券商主管表示,投信下單手續費應有能力談到千分之○.九,甚至更低。摩根投信與主要券商因部分採電腦化自動交易,手續費只有千分之○.八,成立沒多久的合庫巴黎投信雖然只有一檔台股基金,手續費也只有千分之一。外資投信可以砍到這麼低,本國投信沒有理由不行。
由於金管會懷疑部分投信業隱匿退佣不報,金管會檢查局最近在金檢投信業者時,要求投信業下單手續費與政府四大基金下單的千分之○.五看齊,否則將給予記點等處分,影響日後新基金申設進度。
國內投信投資台股金額高達一.五兆元,而投信拿民眾的錢下單,還可以拿券商的退佣。業界保守估計,投信去年退佣金額三億元,業者透過交換單方式,巧妙地將上億元退傭藏到帳上,基金投資人一杯羹也分不到。
國內投信基金一月底總受益人數近二百萬人,業者拿投資人的錢買股票,如果事後有券商退佣,理應全數返還基金交易帳戶。最近金管會金檢投信卻發現,部分投信付給前五大券商的手續費明顯偏高。
金管會官員表示,業者每年進入股市以億元為單位,但部分投信與前五大券商下單手續費千分之一.四,與一般民眾下單支付的千分之一.四二五幾乎沒有差別。金管會認為,投信業是股市大戶,居然拿不到任何手續費折扣,很違背常理,最近金檢時要求相關業者提出具體說明。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網站,國內三十九家投信逐月、季、年公告的基金費用率,聯邦、華南永昌、安多利等投信與主要券商下單手續費均為千分之一.四,其他投信在千分之一.一到一.三之間。
券商主管表示,投信下單手續費應有能力談到千分之○.九,甚至更低。摩根投信與主要券商因部分採電腦化自動交易,手續費只有千分之○.八,成立沒多久的合庫巴黎投信雖然只有一檔台股基金,手續費也只有千分之一。外資投信可以砍到這麼低,本國投信沒有理由不行。
由於金管會懷疑部分投信業隱匿退佣不報,金管會檢查局最近在金檢投信業者時,要求投信業下單手續費與政府四大基金下單的千分之○.五看齊,否則將給予記點等處分,影響日後新基金申設進度。
2012年1月4日 星期三
買進訊號浮現 台股軋空升溫
2012-01-04 00:57 工商時報 【記者張志榮/台北報導】
花旗環球證券台灣區研究部主管谷月涵(Peter Kurz)昨(3)日指出,所追蹤的「現金權重(M1b/(M1b+市值))」指標已進入買進訊領域,意味著台股可「技術性買進」,甫以put-to-call ratio(選擇權多空指標)持續下滑,台股軋空行情升溫。
這是近期除了瑞士信貸證券之外,第二家在總統大選前喊進買進台股的外資圈sell side。谷月涵也指出,目前台股價位甚至已將民進黨勝選可能對台股造成的影響有效率反應,國民黨若勝選,台股可能會拉出一波慶祝行情。
不過,昨天趕在民調緘默期前夕推出「里昂版民調」的港商里昂證券台灣區研究部主管蘇廷翰(Peter Sutton)指出,藍營領先差距縮小,選前仍採取防禦性策略、佈局高現金收益率與產業龍頭股等標的。
蘇廷翰認為,由於台股與全球景氣呈現高度連動的市場,以2012年全球經濟能見度來看,出口族群不太容易有好表現,因此,指數高點預估僅有7,300點,至於非科技股,國民黨勝選將有利於航空與觀光族群股價表現,營建族群則不論誰當選,股價都不易有好表現。
只是,在外資圈sell side一片保守聲中,谷月涵「台股技術性買進訊號已浮現」的看法,勢必引起市場一陣騷動,昨天國際資金對台股已由日昨賣超轉為買超54億元。
根據谷月涵用以觀察台股資金動能、操作型定義為「M1b/(M1b+市值)」的「現金權重」指標,因近期台股市值大幅滑落,但貨幣供給仍呈現溫和成長的影響,目前已進入「買進」領域,加上put-to-call ratio持續下滑,空方已開始屈服,均直指台股可能出現軋空行情。
事實上,MSCI台股指數自2011年10月中起表現落後給MSCI亞太區除日本外指數的幅度始終維持在6%的水準,直至國安基金宣佈進場護盤,才逐漸縮減至3%,如果國民黨能同步取得總統與國會選舉勝利,台股慶祝行情應可期待。
谷月涵建議旗下客戶買進的標的,包括台積電、鴻海、兆豐金、中信金、遠傳、仁寶、裕隆、遠百等8檔;建議賣出有:台化、宏達電、聯發科、宏碁、華固等5檔。
Comments:因為沒有看過這個指標,所以找了資料來算一下。以11月的M1b為4.22兆,年底收盤市值為19.2兆,M1b/(M1b+市值) =4.22/ (4.22+19.2) = 18%。
如果以2009年底M1b最高的30.3和市值21兆來算,則指標會是59%。因為沒有長期追蹤,所以還不太瞭解這個指標的運作範圍。
此外,put-to-call ratio也已經往上升不少了。
花旗環球證券台灣區研究部主管谷月涵(Peter Kurz)昨(3)日指出,所追蹤的「現金權重(M1b/(M1b+市值))」指標已進入買進訊領域,意味著台股可「技術性買進」,甫以put-to-call ratio(選擇權多空指標)持續下滑,台股軋空行情升溫。
這是近期除了瑞士信貸證券之外,第二家在總統大選前喊進買進台股的外資圈sell side。谷月涵也指出,目前台股價位甚至已將民進黨勝選可能對台股造成的影響有效率反應,國民黨若勝選,台股可能會拉出一波慶祝行情。
不過,昨天趕在民調緘默期前夕推出「里昂版民調」的港商里昂證券台灣區研究部主管蘇廷翰(Peter Sutton)指出,藍營領先差距縮小,選前仍採取防禦性策略、佈局高現金收益率與產業龍頭股等標的。
蘇廷翰認為,由於台股與全球景氣呈現高度連動的市場,以2012年全球經濟能見度來看,出口族群不太容易有好表現,因此,指數高點預估僅有7,300點,至於非科技股,國民黨勝選將有利於航空與觀光族群股價表現,營建族群則不論誰當選,股價都不易有好表現。
只是,在外資圈sell side一片保守聲中,谷月涵「台股技術性買進訊號已浮現」的看法,勢必引起市場一陣騷動,昨天國際資金對台股已由日昨賣超轉為買超54億元。
根據谷月涵用以觀察台股資金動能、操作型定義為「M1b/(M1b+市值)」的「現金權重」指標,因近期台股市值大幅滑落,但貨幣供給仍呈現溫和成長的影響,目前已進入「買進」領域,加上put-to-call ratio持續下滑,空方已開始屈服,均直指台股可能出現軋空行情。
事實上,MSCI台股指數自2011年10月中起表現落後給MSCI亞太區除日本外指數的幅度始終維持在6%的水準,直至國安基金宣佈進場護盤,才逐漸縮減至3%,如果國民黨能同步取得總統與國會選舉勝利,台股慶祝行情應可期待。
谷月涵建議旗下客戶買進的標的,包括台積電、鴻海、兆豐金、中信金、遠傳、仁寶、裕隆、遠百等8檔;建議賣出有:台化、宏達電、聯發科、宏碁、華固等5檔。
Comments:因為沒有看過這個指標,所以找了資料來算一下。以11月的M1b為4.22兆,年底收盤市值為19.2兆,M1b/(M1b+市值) =4.22/ (4.22+19.2) = 18%。
如果以2009年底M1b最高的30.3和市值21兆來算,則指標會是59%。因為沒有長期追蹤,所以還不太瞭解這個指標的運作範圍。
此外,put-to-call ratio也已經往上升不少了。
歷史經驗:底部近了
【經濟日報╱記者張瑞益/台北報導】
近日台股無論漲跌,融資都是一路減少,分析師統計,1994年以來,只要融資減幅達四成、指數跌幅達三成,指數底部也將浮現,以目前籌碼沈澱、指數跌幅來看,台股短線出現反彈的機會大增。
受到大選在即,加上農曆春節長假將至,投資人大多選擇退場觀望,導致12月的融資籌碼持續減肥,截至今年1月2日融資餘額已降至1,951億元,再創2009年5月20日以來的新低,若從去年初融資波段新高的3,260億元至今,整體融資餘額已下降1,309億元,融資減少幅度約40.15%,而整體大盤的跌幅約28%。
國泰證券研究部協理簡伯儀表示,若觀察過去的歷史經驗來看,1994年以來大盤融資減肥狀況約歷經14個階段,若從過去13次的平均經驗中,通常融資減肥幅度約在40%,大盤跌幅約在32%,台股底部便有機會出現。
【2012/01/04 經濟日報】
近日台股無論漲跌,融資都是一路減少,分析師統計,1994年以來,只要融資減幅達四成、指數跌幅達三成,指數底部也將浮現,以目前籌碼沈澱、指數跌幅來看,台股短線出現反彈的機會大增。
受到大選在即,加上農曆春節長假將至,投資人大多選擇退場觀望,導致12月的融資籌碼持續減肥,截至今年1月2日融資餘額已降至1,951億元,再創2009年5月20日以來的新低,若從去年初融資波段新高的3,260億元至今,整體融資餘額已下降1,309億元,融資減少幅度約40.15%,而整體大盤的跌幅約28%。
國泰證券研究部協理簡伯儀表示,若觀察過去的歷史經驗來看,1994年以來大盤融資減肥狀況約歷經14個階段,若從過去13次的平均經驗中,通常融資減肥幅度約在40%,大盤跌幅約在32%,台股底部便有機會出現。
圖/經濟日報提供
【2012/01/04 經濟日報】
2012年1月2日 星期一
寒冬死水 台股周轉率20年新低
【經濟日報╱記者張瑞益、蕭志忠/台北報導】
台股2012年開盤首個交易日就出現量縮重挫,在指數跌破7,000點關卡下,不僅成交值創下近三年以來新低,截至去年底為止,台股整體周轉率也僅剩119.87%,是近20年來最低水準,整個台股市場可說在寒冬中有如一灘死水。
昨日台股加權指數開低走低,雖有政府基金進場護盤,仍抵不過盤面湧現的賣壓,終場加權指數下跌119.87點,以6952.21點作收,成交值萎縮至504.72億元(含盤後、鉅額交易),再創2009年1月21日以來新低水準。
面對幾近窒息的台股市況,投資人冷眼觀望的氣氛濃厚。據證交所統計,截至去年底為止,台股周轉率也不過才119.87%,較2010年的136.74%大幅降低,也創下從1997年起證交所以成交值代替成交量計算的成交值周轉率最低紀錄,即以成交量計算、逾20年來最低市場周轉率。
若以近十年的狀況來看,其中在2002到2004年間,台股全年平均周轉率都在200%以上,近期台股市場的周轉率下滑,反映台股交易極度低迷。
法人指出,1990年股市上萬點創下歷史新高當年,市場成交值周轉率曾逾700%,但去年指數仍在7,000點,成交值周轉率卻創下新低,顯示流動性明顯不足,可能導致市場信心危機,主管機關不能掉以輕心。
台新投顧董事長吳火生表示,從今日算起,台股僅剩九個交易日就要舉行總統大選,也僅剩12個交易日就要放農曆春節長假,在不確定因素之下,投資人不願冒險進場。
不過,吳火生認為,台股昨日跌破7,000點關卡,但因選前可以預期政府仍將積極護盤,指數沒有大跌空間,預料近一、二個交易日指數仍將重回7,000關卡之上;若國際股市行情不錯,不排除選前高點仍可望觸及7,200點左右位置。
國票投顧總經理王博文則認為,若是選前指數再度下跌至接近前波低點6,609點,代表護盤力道不足或空方力道超乎政府預期,建議屆時投資人要積極調節手中持股。
【2012/01/03 經濟日報】
台股2012年開盤首個交易日就出現量縮重挫,在指數跌破7,000點關卡下,不僅成交值創下近三年以來新低,截至去年底為止,台股整體周轉率也僅剩119.87%,是近20年來最低水準,整個台股市場可說在寒冬中有如一灘死水。
昨日台股加權指數開低走低,雖有政府基金進場護盤,仍抵不過盤面湧現的賣壓,終場加權指數下跌119.87點,以6952.21點作收,成交值萎縮至504.72億元(含盤後、鉅額交易),再創2009年1月21日以來新低水準。
面對幾近窒息的台股市況,投資人冷眼觀望的氣氛濃厚。據證交所統計,截至去年底為止,台股周轉率也不過才119.87%,較2010年的136.74%大幅降低,也創下從1997年起證交所以成交值代替成交量計算的成交值周轉率最低紀錄,即以成交量計算、逾20年來最低市場周轉率。
若以近十年的狀況來看,其中在2002到2004年間,台股全年平均周轉率都在200%以上,近期台股市場的周轉率下滑,反映台股交易極度低迷。
法人指出,1990年股市上萬點創下歷史新高當年,市場成交值周轉率曾逾700%,但去年指數仍在7,000點,成交值周轉率卻創下新低,顯示流動性明顯不足,可能導致市場信心危機,主管機關不能掉以輕心。
台新投顧董事長吳火生表示,從今日算起,台股僅剩九個交易日就要舉行總統大選,也僅剩12個交易日就要放農曆春節長假,在不確定因素之下,投資人不願冒險進場。
不過,吳火生認為,台股昨日跌破7,000點關卡,但因選前可以預期政府仍將積極護盤,指數沒有大跌空間,預料近一、二個交易日指數仍將重回7,000關卡之上;若國際股市行情不錯,不排除選前高點仍可望觸及7,200點左右位置。
國票投顧總經理王博文則認為,若是選前指數再度下跌至接近前波低點6,609點,代表護盤力道不足或空方力道超乎政府預期,建議屆時投資人要積極調節手中持股。
圖/經濟日報提供
【2012/01/03 經濟日報】
2011年12月30日 星期五
A股2011年的生態圖鑒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訊.COM) 2011-12-30
12月29日,上證綜指收報2173.56點,上漲3.55點,漲幅為0.16%;深圳成指收報8781.32點,上漲41.59點,漲幅為0.48%。截至12月29日,上證綜指今年以來累計下跌了22.60%,深證成指則累計下跌了29.52%。
自今年四季度以來,大盤一路下行,不斷創下調整新低。在A股市場的一片風雨飄搖中,從上市公司、機構投資者再到普通股民,到底誰賺到了錢,又有誰賠了錢?
WIND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全年,上市公司股票總數從2149只增長到了2428只,總股本從33281.67億股增長到了36181.36億股,總市值卻從30.5萬億元縮水到了24.6萬億元。一年間,A股近6萬億元市值蒸發。在A股全部2320只股票中,今年全年共有2119只出現了下跌,占比高達91.3%;跑輸了大盤(跌幅超過22.60%)的則達到了1695只,占比高達73.1%;跌幅超過了50%的則高達274只,占比11.8%。僅從概率來看,普通股民大面積虧損已經成為定局。
而對於基民來說,雖然把錢交給了機構投資者,但似乎收益也沒好到哪里去。WIND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2月28日,在全部656只開放式基金中(非貨幣和QDII,分級基金單獨計算),有629只今年全年復權單位凈值出現了下跌,占比高達95.9%;跌幅超過大盤的則達到了319只,占比高達48.6%。而在全部805只基金中,則有698只出現了下跌,跌幅超過大盤的達到了342只,占比42.5%。實際上,盡管今年發行了超過200只新基金,從基金行業整體資產規模來看,卻已經從2011年1月份的2.5萬億元縮水到了目前2.1萬億元。
作為股民和基民的普通投資者在今年的熊市中傷痕累累,那么,誰賺到錢了呢?
對於上市公司來說,2011年,按照網上發行日期計算,A股共計進行了277宗IPO,預計募集資金1373.8億元,實際募集資金則達到了2720億元,平均發行后市盈率依然高達46.07倍。在高市盈率發行的情況下,高管們的減持動力十足。2011年全年,A股市場共計發生了6480宗重要股東(大股東、董監高以及持股比例超過5%的股東)的股份變動,高管減持達到了3228起,套現市值達到了183.2億元。
對於中介機構來說,2011年,共有56家券商進行了IPO的保薦業務,這些券商在IPO的承銷及保薦費用收入總共達到了130億元。另一方面,由於距離基金2011年的年報還有一段時間,但從2011年中報情況來看,61家基金公司旗下的761只基金共計收取了149億元的管理費用。
股民、基民賠錢,上市公司和中介卻日進斗金,這就是A股2011年的生態圖鑒。(經濟參考報)
(鄭文良 編輯)
12月29日,上證綜指收報2173.56點,上漲3.55點,漲幅為0.16%;深圳成指收報8781.32點,上漲41.59點,漲幅為0.48%。截至12月29日,上證綜指今年以來累計下跌了22.60%,深證成指則累計下跌了29.52%。
自今年四季度以來,大盤一路下行,不斷創下調整新低。在A股市場的一片風雨飄搖中,從上市公司、機構投資者再到普通股民,到底誰賺到了錢,又有誰賠了錢?
WIND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全年,上市公司股票總數從2149只增長到了2428只,總股本從33281.67億股增長到了36181.36億股,總市值卻從30.5萬億元縮水到了24.6萬億元。一年間,A股近6萬億元市值蒸發。在A股全部2320只股票中,今年全年共有2119只出現了下跌,占比高達91.3%;跑輸了大盤(跌幅超過22.60%)的則達到了1695只,占比高達73.1%;跌幅超過了50%的則高達274只,占比11.8%。僅從概率來看,普通股民大面積虧損已經成為定局。
而對於基民來說,雖然把錢交給了機構投資者,但似乎收益也沒好到哪里去。WIND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2月28日,在全部656只開放式基金中(非貨幣和QDII,分級基金單獨計算),有629只今年全年復權單位凈值出現了下跌,占比高達95.9%;跌幅超過大盤的則達到了319只,占比高達48.6%。而在全部805只基金中,則有698只出現了下跌,跌幅超過大盤的達到了342只,占比42.5%。實際上,盡管今年發行了超過200只新基金,從基金行業整體資產規模來看,卻已經從2011年1月份的2.5萬億元縮水到了目前2.1萬億元。
作為股民和基民的普通投資者在今年的熊市中傷痕累累,那么,誰賺到錢了呢?
對於上市公司來說,2011年,按照網上發行日期計算,A股共計進行了277宗IPO,預計募集資金1373.8億元,實際募集資金則達到了2720億元,平均發行后市盈率依然高達46.07倍。在高市盈率發行的情況下,高管們的減持動力十足。2011年全年,A股市場共計發生了6480宗重要股東(大股東、董監高以及持股比例超過5%的股東)的股份變動,高管減持達到了3228起,套現市值達到了183.2億元。
對於中介機構來說,2011年,共有56家券商進行了IPO的保薦業務,這些券商在IPO的承銷及保薦費用收入總共達到了130億元。另一方面,由於距離基金2011年的年報還有一段時間,但從2011年中報情況來看,61家基金公司旗下的761只基金共計收取了149億元的管理費用。
股民、基民賠錢,上市公司和中介卻日進斗金,這就是A股2011年的生態圖鑒。(經濟參考報)
(鄭文良 編輯)
2011年12月20日 星期二
國安基金啟動 最快明天進場
(中央社記者馮昭台北2011年12月20日電)國家金融安定基金管理委員會今天宣布授權動用資金,執行市場安定任務。根據設置條例,最高可動用資金新台幣5000億元,最快明天可以開始進場。
國安基金管理委員會執行秘書曾銘宗表示,由於股市跌幅大、交易量萎縮、北韓領導人金正日逝世,出席委員一致同意授權動用資金,執行市場安定任務。
據法人指出,台股從今年1月至今跌26%;8月初美債信用評等調降,從8月4日至今,台股已跌20%。
國安基金委員會是在下午收盤後開會,會議結論未明定授權期限。但依據慣例,國安基金應每季召開例會,明年1月中的例會應報告進場執行情況,是否繼續授權或退場,也可能在例會中討論。
另外,財政部官員表示,公股行庫近日已陸續進場股市,公股行庫是在銀行法規範下進行短期投資,政府樂觀其成。
補充八月的新聞:
國安基金 救世主?劫貧濟富?
2011-8-8 自由時報
〔記者盧冠誠/台北報導〕台股上週五大跌四六四點,跌幅五.五八%,居全球主要股市之冠,如今美國主權債信評等又喪失「三A」資格,國際金融恐更加動盪,國安基金是否進場、何時進場?成為市場矚目焦點。
國安基金的誕生,是為了怕股市非理性下跌、股民財富大幅縮水,以及讓政府顏面無存下的產物;對於國安基金的定位,行政院副院長兼國安基金主任委員陳冲曾以「滅火器」比喻,說明存在的必要性。
但也有人抨擊,質疑啟動國安基金是在「劫貧濟富」,因為受股價下跌影響最大者,通常都是高資產族群;另一方面,不排除會給予掌管數千億元基金規模的官員,有內線交易的可乘之機。
國安基金成立於二○○○年三月,可動用資金五千億元,資金來源為向銀行及四大基金借用,過去曾四次進場護盤,前三次護盤買進持股一千七百多億元,獲利六十一億元,第四次護盤買進持股近六百億元,獲利三三七億元。
四次護盤 豐收出場
回顧過去國安基金啟動時機,二○○○年三月,因總統大選前夕,中國總理朱鎔基強硬放話警告,加上台灣首次政黨輪替,加權指數短短一個月內從萬點大關,急挫至八六○○點,國安基金首度授權啟動。
之後陸續因政府宣布核四停建、二○○四年總統大選「兩顆子彈事件」、二○○八年全球金融海嘯,國安基金三次進場護盤。
去年國安基金透過公開市場拋售方式,出清金融海嘯期間護盤的持股,近六百億元的投入成本,獲利三三七億元,投資報酬率達五十六%,是過去四次動用以來操作績效最好的一次。
國安基金管理委員會執行秘書曾銘宗表示,由於股市跌幅大、交易量萎縮、北韓領導人金正日逝世,出席委員一致同意授權動用資金,執行市場安定任務。
據法人指出,台股從今年1月至今跌26%;8月初美債信用評等調降,從8月4日至今,台股已跌20%。
國安基金委員會是在下午收盤後開會,會議結論未明定授權期限。但依據慣例,國安基金應每季召開例會,明年1月中的例會應報告進場執行情況,是否繼續授權或退場,也可能在例會中討論。
另外,財政部官員表示,公股行庫近日已陸續進場股市,公股行庫是在銀行法規範下進行短期投資,政府樂觀其成。
補充八月的新聞:
國安基金 救世主?劫貧濟富?
2011-8-8 自由時報
〔記者盧冠誠/台北報導〕台股上週五大跌四六四點,跌幅五.五八%,居全球主要股市之冠,如今美國主權債信評等又喪失「三A」資格,國際金融恐更加動盪,國安基金是否進場、何時進場?成為市場矚目焦點。
國安基金的誕生,是為了怕股市非理性下跌、股民財富大幅縮水,以及讓政府顏面無存下的產物;對於國安基金的定位,行政院副院長兼國安基金主任委員陳冲曾以「滅火器」比喻,說明存在的必要性。
但也有人抨擊,質疑啟動國安基金是在「劫貧濟富」,因為受股價下跌影響最大者,通常都是高資產族群;另一方面,不排除會給予掌管數千億元基金規模的官員,有內線交易的可乘之機。
國安基金成立於二○○○年三月,可動用資金五千億元,資金來源為向銀行及四大基金借用,過去曾四次進場護盤,前三次護盤買進持股一千七百多億元,獲利六十一億元,第四次護盤買進持股近六百億元,獲利三三七億元。
四次護盤 豐收出場
回顧過去國安基金啟動時機,二○○○年三月,因總統大選前夕,中國總理朱鎔基強硬放話警告,加上台灣首次政黨輪替,加權指數短短一個月內從萬點大關,急挫至八六○○點,國安基金首度授權啟動。
之後陸續因政府宣布核四停建、二○○四年總統大選「兩顆子彈事件」、二○○八年全球金融海嘯,國安基金三次進場護盤。
去年國安基金透過公開市場拋售方式,出清金融海嘯期間護盤的持股,近六百億元的投入成本,獲利三三七億元,投資報酬率達五十六%,是過去四次動用以來操作績效最好的一次。
2011年10月25日 星期二
經濟雙引擎 陷冷熱兩極化
【經濟日報╱記者林安妮/台北報導】
經濟部昨(24)日公布,9月零售額達3,052億元,累計前三季達2.7兆元,年增率近7%,國人消費動能不輸經濟榮景年。
但同屬經濟「雙引擎」的製造業動能,卻是疲態盡露,9月製造業指數是128.47,年增1.99%,創兩年新低。台灣內外需市場正深陷冷熱兩極。
經濟部統計長黃吉實表示,台灣經濟由出口與內需雙引擎帶動,上半年兩大引擎旗鼓相當,但下半年只剩內需獨強,國內景氣正形成「外冷內熱」狀態。經濟部預告,第四季外在環境不確定性仍高,恐怕會持續打壓製造業景氣。
第四季外在環境不確定因素包括,國際景氣下滑、中美經貿關係緊張、韓歐盟自由貿易協定(FTA)生效、新台幣匯率走勢,以及總統大選將屆,加上去年基期已高,經濟部認為,第四季製造業生產年增率將明顯走緩,全年增幅僅有5%左右。
內需市場方面,9月零售額達3,052億元,為今年內第五度站上3,000億元關卡,顯示當月銷售暢旺。累計今年前三季,國內零售額達2.7兆元,年增率為6.98%;展望第四季,零售業者動向指數是54.13,顯示業者看好年底前買氣仍熱絡。
黃吉實表示,歐美不景氣雖重挫外銷接單與製造業表現,但絲毫未打擊國內消費熱情。今年前九月,零售業各業別均正成長,以汽機車及零配件成長一成七最多,居次的是反映「宅經濟」的無店面零售,成長6.79%。
他指出,近期不僅有各大百貨公司點燃周年慶戰火,日客、陸客來台人數也大幅攀升,加上百年結婚生子潮助陣,今年內需表現可期。但同樣可反映內需的第四季餐飲動向指數已下滑,凸顯國人消費還是受到景氣隱憂干擾。
【2011/10/25 經濟日報】
經濟部昨(24)日公布,9月零售額達3,052億元,累計前三季達2.7兆元,年增率近7%,國人消費動能不輸經濟榮景年。
但同屬經濟「雙引擎」的製造業動能,卻是疲態盡露,9月製造業指數是128.47,年增1.99%,創兩年新低。台灣內外需市場正深陷冷熱兩極。
經濟部統計長黃吉實表示,台灣經濟由出口與內需雙引擎帶動,上半年兩大引擎旗鼓相當,但下半年只剩內需獨強,國內景氣正形成「外冷內熱」狀態。經濟部預告,第四季外在環境不確定性仍高,恐怕會持續打壓製造業景氣。
第四季外在環境不確定因素包括,國際景氣下滑、中美經貿關係緊張、韓歐盟自由貿易協定(FTA)生效、新台幣匯率走勢,以及總統大選將屆,加上去年基期已高,經濟部認為,第四季製造業生產年增率將明顯走緩,全年增幅僅有5%左右。
內需市場方面,9月零售額達3,052億元,為今年內第五度站上3,000億元關卡,顯示當月銷售暢旺。累計今年前三季,國內零售額達2.7兆元,年增率為6.98%;展望第四季,零售業者動向指數是54.13,顯示業者看好年底前買氣仍熱絡。
黃吉實表示,歐美不景氣雖重挫外銷接單與製造業表現,但絲毫未打擊國內消費熱情。今年前九月,零售業各業別均正成長,以汽機車及零配件成長一成七最多,居次的是反映「宅經濟」的無店面零售,成長6.79%。
他指出,近期不僅有各大百貨公司點燃周年慶戰火,日客、陸客來台人數也大幅攀升,加上百年結婚生子潮助陣,今年內需表現可期。但同樣可反映內需的第四季餐飲動向指數已下滑,凸顯國人消費還是受到景氣隱憂干擾。
圖/經濟日報提供
圖/經濟日報提供
【2011/10/25 經濟日報】
2011年10月18日 星期二
ETF預估淨值 須即時揭露
【經濟日報╱記者蕭志忠/台北報導】
2011.10.08 03:18 am
證交所已修訂相關辦法,增訂發行指數股票型基金(ETF)的投信公司,於ETF在盤中交易時即應即時申報ETF的預估淨值,讓投資人買賣ETF有更即時淨值資訊,作為投資ETF的研判參考資訊。
證交所表示,ETF盤中預估淨值為投資人評估投資策略的重要參考指標,為了讓投資人能隨時掌握ETF盤中預估淨值的變化,已修訂「對有價證券上市公司及境外指數股票型基金上市之境外基金機構資訊申報作業辦法」第3條。
修訂條文中明定發行指數股票型基金的證券投資信託事業,應取用即時市價依證交所基本市況報導網站的更新頻率,盤中即時申報指數股票型基金的預估淨值。
證交所表示,基於相同理由,發行連結式ETF的投信公司及境外ETF的總代理人,也應申報ETF的盤中預估淨值。增訂明定連結式ETF及境外ETF應於境外ETF註冊地或上市地交易時間內,取用即時市價依證交所基本市況報導網站更新頻率,申報盤中預估淨值。
【2011/10/08 經濟日報】
2011.10.08 03:18 am
證交所已修訂相關辦法,增訂發行指數股票型基金(ETF)的投信公司,於ETF在盤中交易時即應即時申報ETF的預估淨值,讓投資人買賣ETF有更即時淨值資訊,作為投資ETF的研判參考資訊。
證交所表示,ETF盤中預估淨值為投資人評估投資策略的重要參考指標,為了讓投資人能隨時掌握ETF盤中預估淨值的變化,已修訂「對有價證券上市公司及境外指數股票型基金上市之境外基金機構資訊申報作業辦法」第3條。
修訂條文中明定發行指數股票型基金的證券投資信託事業,應取用即時市價依證交所基本市況報導網站的更新頻率,盤中即時申報指數股票型基金的預估淨值。
證交所表示,基於相同理由,發行連結式ETF的投信公司及境外ETF的總代理人,也應申報ETF的盤中預估淨值。增訂明定連結式ETF及境外ETF應於境外ETF註冊地或上市地交易時間內,取用即時市價依證交所基本市況報導網站更新頻率,申報盤中預估淨值。
【2011/10/08 經濟日報】
2011年10月17日 星期一
柏克萊資本證券/一場交易 讓台股差點引爆國際事件
今周刊 2011/10/17
本月初曝光的外資違規借券案,主管機關分析,該公司可能透過借券操作,將手上資產從公債換成美元、歐元。為了維持市場公平,主管機關應更加積極管理這塊總額上千億元的市場。
【文/周岐原】
借股票給柏克萊資本的藏鏡人是主權基金
違規轉借證券事件曝光後,證交所應盡速針對規範的灰色地帶加強監管。
六月二十七日,台股小跌三十二點,收在八五○○點。這個看似沒有任何異狀的交易日中,有一樁牽涉百億元股票的違規交易案,在台股市場悄悄發生。
十月五日,證交所宣布對柏克萊資本證券(簡稱柏克萊)處以暫停借券一個月的處分。原因是六月底時,該公司將借入的證券再行出借,違反相關規定。由於市場盛傳,柏克萊利用這種先入後出、「當二房東」的手法,從中套利達數億元;再加上大盤在六月至九月期間,大幅下跌至七千點上下,償還成本降低,難免令投資人聯想,柏克萊已經透過這個管道,狠狠賺了一票。
「柏克萊資本證券」,這個市場上鮮少聽聞的法人,究竟是何方神聖?該公司借券後再借出,又有什麼目的?根據本刊查詢,柏克萊並未在經濟部註冊公司登記,因此可能是一家透過借券系統直接交易的外資機構。該公司寧願冒被裁罰的風險,也要轉借股票,背後的意圖其實是利用制度,玩一場「零成本的換匯交易」!
主權基金出借 可能演變成國際事件
國內的借券、融券制度規定不同,適用對象也不一樣。融券只有放空用途,也就是開立信用交易戶者,若認為股價未來會下跌,便可以透過融券賣出、日後回補的方式以賺取價差;相對地,只適用於特定機構法人的借券制,用途就比較多元,除了可以賣出,還可以履行交易、償還證券。柏克萊就是在制度允許法人自由運用的範圍之內,先借入台灣五十指數成分股,轉換成二十九.七五萬張的台灣五十ETF。
策略進行到此,柏克萊的手法和其他外資法人並無二致。但接下來,柏克萊開始一步一步地把其中十九.八六萬張台灣五十ETF,再借給另外五位借券人。
問題就出在這裡!證交所明文規定,「借入之證券不得再行出借」,柏克萊卻執意擅闖禁區。「真的很危險!萬一那五個(借券)人倒了呢?怎麼償還?」一位券商高層分析,柏克萊此次等於把借券制度「當槓桿在操作」,把風險全集中在自己身上。
就制度而言,到期必須償還證券的借券人是柏克萊,但該公司又把借入證券總額的三分之二私下借出,這段違法的交易就無法被系統保障。萬一出現市場動盪的「黑天鵝事件」,流落在外、總市值接近一百億元的十九.八六萬張台灣五十ETF,要如何進行清算、交割,恐怕將衍生相當大的爭議。
更令人捏把冷汗的是,本刊深入調查後赫然發現,這次將股票借予柏克萊的出借人,真實身分是某主權基金!由於證交所建立借券系統的原則之一,是透過議借方式借券時,雙方須自行承擔風險,這一點,和交易所承擔風險的定價、競價模式十分不同。而主權基金又是代表國家、擁有大筆外匯存底的投資機構,在證交所沒有即時發現、制止的情況下,若真有違約交易出現,很可能會讓台灣的資本市場,因為一筆交易而引發國際事件!
一場換匯交易 影響台灣百億市值股票
據了解,柏克萊被查出進行二階段交易後,主管機關將借入、借出的成本和收入相抵,發現並沒有如外傳的大幅獲利情況。因此研判,該公司的真實目的應該是轉換資產。原來最初,柏克萊透過證交所借券系統交易時,是以公債等資產作為擔保品;但向五位借券人轉借時,對方提供給柏克萊的擔保品,已經成了美元、歐元等外匯。也就是說,柏克萊把同樣一筆台灣五十ETF當作平台,透過借入、借出兩道程序轉換,將其資產由台灣公債轉成外匯現金。
「他有些資產沒有運用性,才會想到用公債當擔保品,借來ETF再轉出去,讓對方提供美元或歐元。」證交所內部分析,這次柏克萊的交易策略,焦點根本不在於透過借貸費率的差額賺錢,反而是取得比公債更好用的外幣資產。
因為在匯率大幅波動情況下,將新台幣兌換成外幣,勢必要承受匯損風險,自行研判匯率的變化方向;相形之下,透過借券交易「繞一圈」換匯,雖然手續比較麻煩,但是只要將借入、借出的費率打平,就算沒在轉借程序套利,柏克萊等於不花一毛錢,就能把資產轉為外匯,比直接換匯划算得多。不料因為行情重挫期間,數十萬張台灣五十的流動,規模實在太過醒目,引起證交所警覺,終於讓整起事件曝光。
平心而論,柏克萊的舉動違反主管機關法令,遭到處分是理所當然。但是以裁罰程度來看,一筆影響一百億市值股票的違規交易,最後處分竟然只是暫停借券一個月,難免予人「輕輕放下」的感受。
本月初曝光的外資違規借券案,主管機關分析,該公司可能透過借券操作,將手上資產從公債換成美元、歐元。為了維持市場公平,主管機關應更加積極管理這塊總額上千億元的市場。
【文/周岐原】
借股票給柏克萊資本的藏鏡人是主權基金
違規轉借證券事件曝光後,證交所應盡速針對規範的灰色地帶加強監管。
六月二十七日,台股小跌三十二點,收在八五○○點。這個看似沒有任何異狀的交易日中,有一樁牽涉百億元股票的違規交易案,在台股市場悄悄發生。
十月五日,證交所宣布對柏克萊資本證券(簡稱柏克萊)處以暫停借券一個月的處分。原因是六月底時,該公司將借入的證券再行出借,違反相關規定。由於市場盛傳,柏克萊利用這種先入後出、「當二房東」的手法,從中套利達數億元;再加上大盤在六月至九月期間,大幅下跌至七千點上下,償還成本降低,難免令投資人聯想,柏克萊已經透過這個管道,狠狠賺了一票。
「柏克萊資本證券」,這個市場上鮮少聽聞的法人,究竟是何方神聖?該公司借券後再借出,又有什麼目的?根據本刊查詢,柏克萊並未在經濟部註冊公司登記,因此可能是一家透過借券系統直接交易的外資機構。該公司寧願冒被裁罰的風險,也要轉借股票,背後的意圖其實是利用制度,玩一場「零成本的換匯交易」!
主權基金出借 可能演變成國際事件
國內的借券、融券制度規定不同,適用對象也不一樣。融券只有放空用途,也就是開立信用交易戶者,若認為股價未來會下跌,便可以透過融券賣出、日後回補的方式以賺取價差;相對地,只適用於特定機構法人的借券制,用途就比較多元,除了可以賣出,還可以履行交易、償還證券。柏克萊就是在制度允許法人自由運用的範圍之內,先借入台灣五十指數成分股,轉換成二十九.七五萬張的台灣五十ETF。
策略進行到此,柏克萊的手法和其他外資法人並無二致。但接下來,柏克萊開始一步一步地把其中十九.八六萬張台灣五十ETF,再借給另外五位借券人。
問題就出在這裡!證交所明文規定,「借入之證券不得再行出借」,柏克萊卻執意擅闖禁區。「真的很危險!萬一那五個(借券)人倒了呢?怎麼償還?」一位券商高層分析,柏克萊此次等於把借券制度「當槓桿在操作」,把風險全集中在自己身上。
就制度而言,到期必須償還證券的借券人是柏克萊,但該公司又把借入證券總額的三分之二私下借出,這段違法的交易就無法被系統保障。萬一出現市場動盪的「黑天鵝事件」,流落在外、總市值接近一百億元的十九.八六萬張台灣五十ETF,要如何進行清算、交割,恐怕將衍生相當大的爭議。
更令人捏把冷汗的是,本刊深入調查後赫然發現,這次將股票借予柏克萊的出借人,真實身分是某主權基金!由於證交所建立借券系統的原則之一,是透過議借方式借券時,雙方須自行承擔風險,這一點,和交易所承擔風險的定價、競價模式十分不同。而主權基金又是代表國家、擁有大筆外匯存底的投資機構,在證交所沒有即時發現、制止的情況下,若真有違約交易出現,很可能會讓台灣的資本市場,因為一筆交易而引發國際事件!
一場換匯交易 影響台灣百億市值股票
據了解,柏克萊被查出進行二階段交易後,主管機關將借入、借出的成本和收入相抵,發現並沒有如外傳的大幅獲利情況。因此研判,該公司的真實目的應該是轉換資產。原來最初,柏克萊透過證交所借券系統交易時,是以公債等資產作為擔保品;但向五位借券人轉借時,對方提供給柏克萊的擔保品,已經成了美元、歐元等外匯。也就是說,柏克萊把同樣一筆台灣五十ETF當作平台,透過借入、借出兩道程序轉換,將其資產由台灣公債轉成外匯現金。
「他有些資產沒有運用性,才會想到用公債當擔保品,借來ETF再轉出去,讓對方提供美元或歐元。」證交所內部分析,這次柏克萊的交易策略,焦點根本不在於透過借貸費率的差額賺錢,反而是取得比公債更好用的外幣資產。
因為在匯率大幅波動情況下,將新台幣兌換成外幣,勢必要承受匯損風險,自行研判匯率的變化方向;相形之下,透過借券交易「繞一圈」換匯,雖然手續比較麻煩,但是只要將借入、借出的費率打平,就算沒在轉借程序套利,柏克萊等於不花一毛錢,就能把資產轉為外匯,比直接換匯划算得多。不料因為行情重挫期間,數十萬張台灣五十的流動,規模實在太過醒目,引起證交所警覺,終於讓整起事件曝光。
平心而論,柏克萊的舉動違反主管機關法令,遭到處分是理所當然。但是以裁罰程度來看,一筆影響一百億市值股票的違規交易,最後處分竟然只是暫停借券一個月,難免予人「輕輕放下」的感受。
2011年10月12日 星期三
金管會大開殺戒? 「盈正案」讓投信圈人心惶惶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今周刊) 2011-10-12
股市就像大海,海裡有暗流、吃人的鯊魚,還有突如其來的瘋狗浪,狠狠一口就會把投資人吞噬。
如果大家不健忘,應該都還記得去年此時,一檔唐鋒股票在投顧老師「古董張」全力喊多之下,不到半年的時間,股價從二十元漲到二九九元,然後又在半年時間,股價重回原點二十元,但投資人呢?恐怕早就在暴起暴落的股海裡滅頂了。
資本市場不斷用一次又一次的教訓提醒投資人:所有的炒作都只是一時,只有基本面的支撐才是王道。
去年以來,又有一檔股票在股海裡掀起驚濤駭浪,在近期國內投信圈引發一股山雨欲來的凝重氣氛,人人自危。市場傳言主管機關的調查已經到最後階段,隨時準備出重手,甚至直指有明星級基金經理人可能因此被處以「停牌五年」的處分。如果傳言成真,恐怕將是台灣投信史上最嚴厲的一次懲戒,而引發這個恐怖氣氛的個股,就是「盈正豫順」。
■在外籌碼一半都在投信手上 盈正上櫃後不到兩個月股價腰斬
盈正去年九月九日從興櫃轉上櫃,是一家股本只有四.五億元的小型公司,當時掛牌價是每股一八五元,掛牌第一天的收盤價就直衝上五○五元。五個交易日之後,九月十五日就創下了歷史天價五六二元,當天,盈正的成交量才七○六張,但光是投信法人就大幅買超二一一張,占成交量三成,當天所有投信加起來,共持有盈正二一二三張,占盈正持股四.七%;如果以這次公開承銷共三七三三張計算,等於流通在外超過一半的籌碼都在投信手上,顯然來自投信的買單,是促成盈正這波「五百元行情」的要角。
更奇特的是,盈正並沒有像一般新掛牌公司一樣,在掛牌前舉辦法人說明會,說明未來產業趨勢,對外界而言,盈正像蒙上一層神祕面紗;反而是在盈正掛牌之後,股價還在五百多元的高檔盤桓之際,當時的董事長陳友安(陳友安在今年六月股東會後離職)與總經理許文,透過媒體發表對去年下半年,甚至是今年全年一片看好的展望。
許文去年九月十六日還在媒體上表示,「下半年太陽能電力轉換器出貨量將是上半年的五倍」等非常樂觀的看法,當天盈正收盤價還在每股五二三元的高檔。
這個特殊的現象,當然引發外界高度關注,但更令人驚駭的是,緊接著盈正的股價就像玩高空彈跳一樣,飛快地往下掉,到了去年九月底,股價只剩三六七元;又過了半個多月,股價只剩二六○元,已經不到高點的一半。
這個從一掛牌,股價像瘋狗浪一樣暴起暴跌的情形,立刻引發金管會介入調查,市場傳言四起。
由於投信法人的買盤在這波行情中扮演要角,立刻成為調查的重點。去年十月二十日前後,金管會私下約談了好幾位基金經理人與代操操盤人,據了解,其中甚至包括好幾名得獎無數的明星級基金經理人,金管會罕見的大動作,立刻引發投信圈譁然。
有一說是,有基金經理人在盈正還在興櫃時,即透過私人相關帳戶先行購買,等到一轉上櫃,立刻以五百多元高價倒給基金承接,股價隨即快速崩跌,倒楣的,當然是基金投資人。也有另一說法指稱,好幾位基金經理人透過管道,從承銷商以承銷價一八五元,輾轉拿到不少「份額」,上櫃後配合股價拉抬,隨即在市場上高價賣出,迅速獲利落袋為安。
■基金經理人私下購買 上櫃前大買、上櫃後高價賣 中飽私囊
但基金經理人手捧投資人的血汗錢,應該誠惶誠恐、謹守分際才對,如果真有經理人不遵守職業道德,還把基金拿來作為自己賺取報酬的工具,不但嚴重瀆職,連帶賠上了整個投信產業的信譽,甚至可能觸犯背信罪。
根據現行法令規定,如果基金經理人或操盤人利用自己職務之便,配合公司派炒作或拉抬,致使基金投資人權益受損,可能違反背信罪,最高可處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然而,主管機關隨之而來的大動作,等於已經間接證實「盈正案」情節重大。
首先是櫃買中心隨即在去年十月二十九日,對承銷商富邦證祭出記點五點的「重懲」,處分理由是「評估報告或相關資料有缺失」,這也是去年一整年櫃買中心唯一對證券商祭出懲罰條款。
緊接著,金管會接棒出手。今年三月,金管會接連對德盛安聯、ING安泰等投信,以「投資分析報告未具體敘明估算營收、買進價格之計算依據、合理基礎及根據」為由,做出處分,裁處書中雖未載明是哪一檔股票,但知情人士都直指,「就是盈正沒錯」。
Comments:台灣的基金投資環境惡劣到這種地步,散戶的錢被投信公司拿去亂搞,而且不是後段基金經理人鋌而走險,反而是明星級的經理人自甘墮落。投資人應該要有自覺,別再投資共同基金了。
股市就像大海,海裡有暗流、吃人的鯊魚,還有突如其來的瘋狗浪,狠狠一口就會把投資人吞噬。
如果大家不健忘,應該都還記得去年此時,一檔唐鋒股票在投顧老師「古董張」全力喊多之下,不到半年的時間,股價從二十元漲到二九九元,然後又在半年時間,股價重回原點二十元,但投資人呢?恐怕早就在暴起暴落的股海裡滅頂了。
資本市場不斷用一次又一次的教訓提醒投資人:所有的炒作都只是一時,只有基本面的支撐才是王道。
去年以來,又有一檔股票在股海裡掀起驚濤駭浪,在近期國內投信圈引發一股山雨欲來的凝重氣氛,人人自危。市場傳言主管機關的調查已經到最後階段,隨時準備出重手,甚至直指有明星級基金經理人可能因此被處以「停牌五年」的處分。如果傳言成真,恐怕將是台灣投信史上最嚴厲的一次懲戒,而引發這個恐怖氣氛的個股,就是「盈正豫順」。
■在外籌碼一半都在投信手上 盈正上櫃後不到兩個月股價腰斬
盈正去年九月九日從興櫃轉上櫃,是一家股本只有四.五億元的小型公司,當時掛牌價是每股一八五元,掛牌第一天的收盤價就直衝上五○五元。五個交易日之後,九月十五日就創下了歷史天價五六二元,當天,盈正的成交量才七○六張,但光是投信法人就大幅買超二一一張,占成交量三成,當天所有投信加起來,共持有盈正二一二三張,占盈正持股四.七%;如果以這次公開承銷共三七三三張計算,等於流通在外超過一半的籌碼都在投信手上,顯然來自投信的買單,是促成盈正這波「五百元行情」的要角。
更奇特的是,盈正並沒有像一般新掛牌公司一樣,在掛牌前舉辦法人說明會,說明未來產業趨勢,對外界而言,盈正像蒙上一層神祕面紗;反而是在盈正掛牌之後,股價還在五百多元的高檔盤桓之際,當時的董事長陳友安(陳友安在今年六月股東會後離職)與總經理許文,透過媒體發表對去年下半年,甚至是今年全年一片看好的展望。
許文去年九月十六日還在媒體上表示,「下半年太陽能電力轉換器出貨量將是上半年的五倍」等非常樂觀的看法,當天盈正收盤價還在每股五二三元的高檔。
這個特殊的現象,當然引發外界高度關注,但更令人驚駭的是,緊接著盈正的股價就像玩高空彈跳一樣,飛快地往下掉,到了去年九月底,股價只剩三六七元;又過了半個多月,股價只剩二六○元,已經不到高點的一半。
這個從一掛牌,股價像瘋狗浪一樣暴起暴跌的情形,立刻引發金管會介入調查,市場傳言四起。
由於投信法人的買盤在這波行情中扮演要角,立刻成為調查的重點。去年十月二十日前後,金管會私下約談了好幾位基金經理人與代操操盤人,據了解,其中甚至包括好幾名得獎無數的明星級基金經理人,金管會罕見的大動作,立刻引發投信圈譁然。
有一說是,有基金經理人在盈正還在興櫃時,即透過私人相關帳戶先行購買,等到一轉上櫃,立刻以五百多元高價倒給基金承接,股價隨即快速崩跌,倒楣的,當然是基金投資人。也有另一說法指稱,好幾位基金經理人透過管道,從承銷商以承銷價一八五元,輾轉拿到不少「份額」,上櫃後配合股價拉抬,隨即在市場上高價賣出,迅速獲利落袋為安。
■基金經理人私下購買 上櫃前大買、上櫃後高價賣 中飽私囊
但基金經理人手捧投資人的血汗錢,應該誠惶誠恐、謹守分際才對,如果真有經理人不遵守職業道德,還把基金拿來作為自己賺取報酬的工具,不但嚴重瀆職,連帶賠上了整個投信產業的信譽,甚至可能觸犯背信罪。
根據現行法令規定,如果基金經理人或操盤人利用自己職務之便,配合公司派炒作或拉抬,致使基金投資人權益受損,可能違反背信罪,最高可處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然而,主管機關隨之而來的大動作,等於已經間接證實「盈正案」情節重大。
首先是櫃買中心隨即在去年十月二十九日,對承銷商富邦證祭出記點五點的「重懲」,處分理由是「評估報告或相關資料有缺失」,這也是去年一整年櫃買中心唯一對證券商祭出懲罰條款。
緊接著,金管會接棒出手。今年三月,金管會接連對德盛安聯、ING安泰等投信,以「投資分析報告未具體敘明估算營收、買進價格之計算依據、合理基礎及根據」為由,做出處分,裁處書中雖未載明是哪一檔股票,但知情人士都直指,「就是盈正沒錯」。
Comments:台灣的基金投資環境惡劣到這種地步,散戶的錢被投信公司拿去亂搞,而且不是後段基金經理人鋌而走險,反而是明星級的經理人自甘墮落。投資人應該要有自覺,別再投資共同基金了。
2011年10月3日 星期一
歐盟設限四大會計所 我緊盯
【經濟日報╱記者李淑慧、邱金蘭/台北報導】
歐盟對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經營模式頗有疑慮,將制訂嚴格的新法規,強迫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放棄諮詢業務,並與較小的同業分享審計工作。金管會將密切注意其發展,必要時也將評估國內是否跟進。
據了解,歐盟上周傳出打算推出這項新作法後,立即引起金管會高層的重視,並指示相關幕僚注意其發展及可能影響。
依據金管會證期局的資料,台灣上市櫃公司中,有八成到八成五,由四大會計師事務所負責財報簽證。台灣的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有317家,其中簽公開發行公司財報者有85家。
金管會副主委吳當傑表示,國內對會計師的規範,主要依據會計師法,不會特別獨厚四大會計師事務所。
台灣已經要求公司財報必須要由兩個會計師「雙簽」,不過,目前都是隸屬於同一家會計師事務所。同時,審計準則公報也要求,每七年必須換一次會計師,避免同一個會計師簽同一家公司,簽久了會麻痺,對這家公司的弊端視而不見。
針對歐盟的作法,證期局官員說,由兩家隸屬於不同會計師事務所的會計師,共同簽同一家公司的財報,雖有助獨立性,實務上會否有執行上的問題,以及責任如何釐清等,都要考慮。
至於歐盟也打算強迫四大放棄諮詢業務,金管會官員說,立意是對的,畢竟四大的非審計業務(如財顧、諮詢),已經超過審計業務,容易有利益衝突。不過,四大少了非審計業務收入,成本會增加,未來審計收費會提高,轉嫁給企業。
金管會官員表示,歐盟尚未做最後決定,台灣會密切注意。部分官員私下認為,歐盟打算限縮四大的業務,已引起四大的反對聲浪,這個法案能否順利通過,有待觀察。
【2011/10/03 經濟日報】
歐盟對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經營模式頗有疑慮,將制訂嚴格的新法規,強迫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放棄諮詢業務,並與較小的同業分享審計工作。金管會將密切注意其發展,必要時也將評估國內是否跟進。
據了解,歐盟上周傳出打算推出這項新作法後,立即引起金管會高層的重視,並指示相關幕僚注意其發展及可能影響。
依據金管會證期局的資料,台灣上市櫃公司中,有八成到八成五,由四大會計師事務所負責財報簽證。台灣的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有317家,其中簽公開發行公司財報者有85家。
金管會副主委吳當傑表示,國內對會計師的規範,主要依據會計師法,不會特別獨厚四大會計師事務所。
台灣已經要求公司財報必須要由兩個會計師「雙簽」,不過,目前都是隸屬於同一家會計師事務所。同時,審計準則公報也要求,每七年必須換一次會計師,避免同一個會計師簽同一家公司,簽久了會麻痺,對這家公司的弊端視而不見。
針對歐盟的作法,證期局官員說,由兩家隸屬於不同會計師事務所的會計師,共同簽同一家公司的財報,雖有助獨立性,實務上會否有執行上的問題,以及責任如何釐清等,都要考慮。
至於歐盟也打算強迫四大放棄諮詢業務,金管會官員說,立意是對的,畢竟四大的非審計業務(如財顧、諮詢),已經超過審計業務,容易有利益衝突。不過,四大少了非審計業務收入,成本會增加,未來審計收費會提高,轉嫁給企業。
金管會官員表示,歐盟尚未做最後決定,台灣會密切注意。部分官員私下認為,歐盟打算限縮四大的業務,已引起四大的反對聲浪,這個法案能否順利通過,有待觀察。
圖/經濟日報提供
【2011/10/03 經濟日報】
2011年9月29日 星期四
央行鬆緊帶 定存單解密
2011/09/29
【經濟日報/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
中央銀行今(29)日舉行理監事會議,暫緩升息已有共識,金融圈關注焦點,轉向央行沖銷資金力道鬆緊度,央行是否持續標售定存單,市場矚目。
圖/經濟日報提供
央行理監事會議前夕,隔夜拆款利率連續三天停在0.394%。觀察過去幾季,央行升息前,隔拆利率皆提前上漲,這次利率裹足不前,銀行主管說,此舉可視為央行暗示長達五季的升息循環,今天可能踩下煞車,官方利率按兵不動。
央行自去年4月開始,央行每月標售一次364天期定存單,金額為1,000億元,藉以控制國內資金數量,抑制通貨膨脹。
央行標售定存單,沖銷市場多餘資金,緊縮資金效果,與調升存款準備率相同。從去年4月至今年9月,央行累計發行1.2兆元,效果等於調升存款準備率4.5個百分點。
銀行主管說,若央行停止標售定存單,即代表央行有意對貨幣政策鬆綁;在國際金融海嘯時期,央行迅速降息,便曾停止定存單標售,讓資金更為寬鬆。
不過,若央行停止364天期定存單標售,等於是強力宣示貨幣政策「由緊轉鬆」,現行銀行利差仍低,央行沖銷力道減緩,可能增加銀行資金去化壓力。
銀行主管認為,除停止標售定存單外,央行可能選擇減發短天期定存單,讓鬆綁貨幣政策的行動變得「低調」些。
目前,央行業務局設有三種短天期定存單,每天開放給銀行申購,但央行可以決定要給銀行多少金額;目前央行定存單30天期利率為0.87%,91天為0.93%,182天為1.05%。
央行數據顯示,9月迄今,定存單發行量減少343億元,累計發行餘額為6.63兆元;相較於5月,定存單餘額一度瀕臨7兆元大關,央行沖銷力道確實減輕不少。
【經濟日報/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
中央銀行今(29)日舉行理監事會議,暫緩升息已有共識,金融圈關注焦點,轉向央行沖銷資金力道鬆緊度,央行是否持續標售定存單,市場矚目。
圖/經濟日報提供
央行理監事會議前夕,隔夜拆款利率連續三天停在0.394%。觀察過去幾季,央行升息前,隔拆利率皆提前上漲,這次利率裹足不前,銀行主管說,此舉可視為央行暗示長達五季的升息循環,今天可能踩下煞車,官方利率按兵不動。
央行自去年4月開始,央行每月標售一次364天期定存單,金額為1,000億元,藉以控制國內資金數量,抑制通貨膨脹。
央行標售定存單,沖銷市場多餘資金,緊縮資金效果,與調升存款準備率相同。從去年4月至今年9月,央行累計發行1.2兆元,效果等於調升存款準備率4.5個百分點。
銀行主管說,若央行停止標售定存單,即代表央行有意對貨幣政策鬆綁;在國際金融海嘯時期,央行迅速降息,便曾停止定存單標售,讓資金更為寬鬆。
不過,若央行停止364天期定存單標售,等於是強力宣示貨幣政策「由緊轉鬆」,現行銀行利差仍低,央行沖銷力道減緩,可能增加銀行資金去化壓力。
銀行主管認為,除停止標售定存單外,央行可能選擇減發短天期定存單,讓鬆綁貨幣政策的行動變得「低調」些。
目前,央行業務局設有三種短天期定存單,每天開放給銀行申購,但央行可以決定要給銀行多少金額;目前央行定存單30天期利率為0.87%,91天為0.93%,182天為1.05%。
央行數據顯示,9月迄今,定存單發行量減少343億元,累計發行餘額為6.63兆元;相較於5月,定存單餘額一度瀕臨7兆元大關,央行沖銷力道確實減輕不少。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