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4-18 00:56 工商時報 【記者張國仁/台北報導】
財政部的證券及期貨交易所得方案沒有提到個人投資「公開募集基金」,要否列入課徵範圍,引起市場疑慮。財政部昨(17)日明確指出,基金的資本利得屬於投資人,而投資人購買基金的資本利得免課證所稅,但仍須列入個人最低稅負制。
財政部官員說,投信發行受益憑證,向投資人募資而來的基金,為投信與投資人信託關係所來的資金,投信本身只賺取手續費,基金因投資股市所獲得的資本利得,為全體基金受益人所有,與投信無關,投信不會因此產生「資本利得」而有課稅問題。
不過,官員指出,投信若以公司「自有資金」進行證券、期貨及選擇權的買賣而產生資本利得,均須依營利事業最低稅負制度予以課稅,這部分財版證所及期所課稅方案是維持現行制度,並無擴大範圍。
公募基金的投資標的諸如,投信業者募集的共同基金、不動產投資基金(REIT's)、股票指數型基金(ETF))如台灣50股票型基金等封閉式基金。
公募基金(Public Offering of Fund)是受政府主管部門監管的,向非特定投資者公開發行受益憑證的證券投資基金,這些基金在法律嚴格監管下,相關訊息必須披露、利潤分配,運行限制等行業規範。
財政部官員指出,日前公布開徵證券及期貨交易所得方案,在個人部分,明確規範僅有四種課稅標的,包括上市櫃與興櫃股票、未上市櫃股票、私募基金的受益憑證及在我國境內期貨交易所交易的期貨及選擇權。
官員表示,公募基金在財版證所及期所課稅方案排除,財政部是基于鼓勵一般個人,不要將退休金等資金直接投入股市,而交由專業的基金經理人進行投資理財,以保障退休生活,因此決定不予列入課稅範圍。不過財版方案送交行政院後,會否有變數,不是財政部能夠作決定的。
財版方案中此次將境內期貨及選擇權交易所得列入課稅,也引起期貨界反彈聲音,但財部官員表示,現在資本市場已與20多年前的市場大不同,很多投資在股市現貨與期貨市場同時交易,目的是為了避險。
官員舉例說,投資人在現貨市場買多,在期貨市場賣空以避險,投資人報稅時,是將現貨市場買賣與期貨市場買賣的所得合併計算出真正損益後,再看有無超過300萬元淨所得的免稅門檻,超過扣除額300萬元的淨所得,才分離課稅20%。因此,如果不同時對期貨交易所得課稅,必然形成稅制漏洞,並不公平,這是現貨與期貨交易所得需要同時課徵的主要理由。
如果有人在現貨市場作多,在期貨市場也作多,官員分析,這種人賭性很大,賺到賺到飽、賠也賠到底,這類投資行為風險過大,財政部設計稅制時並不鼓勵,自應是該列入課稅的對象。
至於期交稅問題,財政部長劉憶如昨天表示,期交稅的課徵,國際競爭力的問題,仍有討論空間。
官員表示,期交稅的確有市場比較的國際競爭力問題,如果行政院政策開徵期所稅時,不課期交稅,俾與新加坡等國際市場競爭,不需要修法,只要政策決定不課即可執行。
2012年4月17日 星期二
2012年4月14日 星期六
劉宗聖專欄-兩岸ETF的投資新樣貌
2012-04-14 01:32 工商時報 寶來投信總經理 劉宗聖
中國證監會日前批准推出內地首批橫跨上海、深圳股市的跨市場ETF(交易所買賣基金),這是監管部門為增加國內資本市場投資產品種類,而採取的最新措施。
滬深300ETF推出之前,中國境內基金市場已經出現20多檔滬深300指數基金,管理資產總規模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其中又以嘉實滬深300基金管理規模最大,截至2011年底,該基金規模達420億人民幣,佔同類型基金市場佔有率近5成。滬深300ETF的推出,可望滿足投資者不同的投資需求,一方面可為個人及機構投資者提供價格低廉、交易便捷的長期配置及波段操作的工具型產品;另一方面,可通過提供與股指期貨擬合度更好的現貨產品,強化股指期貨的套期保值、價格發現等功能。
而滬深300指數追蹤的是在上海和深圳上市的藍籌股。在內地藍籌股價格接近歷史低點之際,這兩檔ETF為投資者提供另一個投資藍籌股的途徑。這一次由嘉實基金與華泰柏瑞基金籌備多年的首批跨市場ETF終於啟航,3月26日雙雙獲得中國證監會批准,推出滬深300指數ETF;前者在深交所上市,後者在上交所上市。兩檔基金差異在於申贖模式不同,嘉實滬深300ETF採用「實物申贖」為「T+2」交割,而華泰柏瑞滬深300ETF則採用「實物加部分現金替代」延續中國現有ETF的「T+0」交割模式,便於資金週轉效率。
近年來ETF在中國市場發展可謂是如火如荼,各家基金公司爭相發行指數化基金與ETF,截至2012年3月底,就有23檔ETF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的ETF也有15檔,而所有ETF皆是以中國的指數為追蹤標的。在這琳瑯滿目的指數中,又以上證綜合指數、上證50指數與滬深300指數最為知名。上證綜合指數於1991年發布,歷史數據相當悠久,但若要發展為相關金融商品時,最受投資人喜愛的追蹤指數為上證50指數以及滬深300指數。
其實在台灣,寶來投信2009年就先行推出第一檔陸股ETF-寶來標智滬深300基金(0061),不僅流動性佳,成交量居台股ETF成交量前三大。而因為上證50指數成分股為精選籃籌股,使得該指數與國際主要籃籌股指數一樣,往往具有領漲抗跌的特性;而中國加速審批台灣金融業QFII額度,台灣全新面貌的陸股ETF終於得以隆重推出。
以往中國概念基金僅投資中國市場相關標的,如台灣上市的中概股、美國上市的大陸企業、香港上市的中資企業標的,國內資產管理業者也隨著投資管理政策的鬆綁,不斷的演進中國市場相關產品歷程。
寶來投信為國內少數取得QFII直接投資中國資格的資產管理公司,在看好中國市場未來發展的前提之下,為掌握直接投資A股參與中國成長契機,運用QFII額度直接前進中國。
寶來投信已發行寶來標智滬深300ETF(0061),本次預計發行的寶來上證50基金就是以上證50指數為追蹤標的。上證50指數挑選上海交易所市值前50大成份股,與台灣50指數類似,分別為整體市場以及藍籌股的代表,屬於可攻可守的大型藍籌股,與上證綜合指數報酬表現具有一定正向相關性,根據過去經驗,上證50指數往往是政策的領導指標,下跌時相對抗跌,上證50指數是最具代表中國整體經濟發展的指標之一,地位同等於台灣50指數。
目前中國藍籌股的估值已達歷史最低水準,而自1990年至今,上證綜合指數從未出現連續3年收黑情況,前3次連續兩年收黑後的第3年,指數分別上漲65.14%、10.27%與130.43%(指數上漲期間依序為1996年、2003年、2006年整年漲幅),因此預計滬指於2010~2011年連續收黑後,今年收漲機會大增。
中國證監會日前批准推出內地首批橫跨上海、深圳股市的跨市場ETF(交易所買賣基金),這是監管部門為增加國內資本市場投資產品種類,而採取的最新措施。
滬深300ETF推出之前,中國境內基金市場已經出現20多檔滬深300指數基金,管理資產總規模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其中又以嘉實滬深300基金管理規模最大,截至2011年底,該基金規模達420億人民幣,佔同類型基金市場佔有率近5成。滬深300ETF的推出,可望滿足投資者不同的投資需求,一方面可為個人及機構投資者提供價格低廉、交易便捷的長期配置及波段操作的工具型產品;另一方面,可通過提供與股指期貨擬合度更好的現貨產品,強化股指期貨的套期保值、價格發現等功能。
而滬深300指數追蹤的是在上海和深圳上市的藍籌股。在內地藍籌股價格接近歷史低點之際,這兩檔ETF為投資者提供另一個投資藍籌股的途徑。這一次由嘉實基金與華泰柏瑞基金籌備多年的首批跨市場ETF終於啟航,3月26日雙雙獲得中國證監會批准,推出滬深300指數ETF;前者在深交所上市,後者在上交所上市。兩檔基金差異在於申贖模式不同,嘉實滬深300ETF採用「實物申贖」為「T+2」交割,而華泰柏瑞滬深300ETF則採用「實物加部分現金替代」延續中國現有ETF的「T+0」交割模式,便於資金週轉效率。
近年來ETF在中國市場發展可謂是如火如荼,各家基金公司爭相發行指數化基金與ETF,截至2012年3月底,就有23檔ETF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的ETF也有15檔,而所有ETF皆是以中國的指數為追蹤標的。在這琳瑯滿目的指數中,又以上證綜合指數、上證50指數與滬深300指數最為知名。上證綜合指數於1991年發布,歷史數據相當悠久,但若要發展為相關金融商品時,最受投資人喜愛的追蹤指數為上證50指數以及滬深300指數。
其實在台灣,寶來投信2009年就先行推出第一檔陸股ETF-寶來標智滬深300基金(0061),不僅流動性佳,成交量居台股ETF成交量前三大。而因為上證50指數成分股為精選籃籌股,使得該指數與國際主要籃籌股指數一樣,往往具有領漲抗跌的特性;而中國加速審批台灣金融業QFII額度,台灣全新面貌的陸股ETF終於得以隆重推出。
以往中國概念基金僅投資中國市場相關標的,如台灣上市的中概股、美國上市的大陸企業、香港上市的中資企業標的,國內資產管理業者也隨著投資管理政策的鬆綁,不斷的演進中國市場相關產品歷程。
寶來投信為國內少數取得QFII直接投資中國資格的資產管理公司,在看好中國市場未來發展的前提之下,為掌握直接投資A股參與中國成長契機,運用QFII額度直接前進中國。
寶來投信已發行寶來標智滬深300ETF(0061),本次預計發行的寶來上證50基金就是以上證50指數為追蹤標的。上證50指數挑選上海交易所市值前50大成份股,與台灣50指數類似,分別為整體市場以及藍籌股的代表,屬於可攻可守的大型藍籌股,與上證綜合指數報酬表現具有一定正向相關性,根據過去經驗,上證50指數往往是政策的領導指標,下跌時相對抗跌,上證50指數是最具代表中國整體經濟發展的指標之一,地位同等於台灣50指數。
目前中國藍籌股的估值已達歷史最低水準,而自1990年至今,上證綜合指數從未出現連續3年收黑情況,前3次連續兩年收黑後的第3年,指數分別上漲65.14%、10.27%與130.43%(指數上漲期間依序為1996年、2003年、2006年整年漲幅),因此預計滬指於2010~2011年連續收黑後,今年收漲機會大增。
2012年3月27日 星期二
2011年最大受災戶…投顧到底倒了多少家?
2012-03-27 金融家月刊
2012年台灣電子大家都在討論誰在裁員、誰在放無薪假,有一個沒有人注意的行業,直接用「關門大吉」來表達對景氣的看法。不是放出第一砲無薪假的億光的LED產業、不是股價慘跌一半的太陽能產業,也不是BDI已經跌破金融海嘯低點的航運業,是那個每天都在喊……老師在講,你沒有在聽的投顧業。
電視台經理來找我 說又有投顧公司倒了
那一天電視台陳經理來找我,剛進門就愁眉苦臉,唉!又有三家投顧關門了。分別是X華、X通、X一投顧!怎麼會呢,我差點喊出來,那三家在業界赫赫有名啊,這些老闆們在過去幾年,砸下重金四處在業界挖角分析師,再拼命在非凡頻道、東森財經台買比廣告秒數還貴的投顧時段,理專的猛狠招術在業界素有名聲,怎麼說收就收,私毫不留戀打下的江山呢。
陳經理似乎看穿我的疑問,他邊喝茶邊解釋給我聽:一個非凡頻道200萬加上一個恆生財經台100萬,三個月節目成本300萬,一次簽約半年就1800萬元,萬一招收會員不利,以一個投顧公司資本額2000萬元來計算,半年就可以讓投顧老闆破產了。
我說,可是成本300萬元,總不至於半個會員都收不到吧!陳經理忽然露出一抹微笑,彷彿譏笑我太久不食人間煙火,他說:300萬節目成本,做個30萬元營收的大有人在!外加上人事成本、租金、電話費用等主要成本,投顧業在2011年我知道的至少倒了10家(退節目退到一個都不剩的)!
我又追問,為什麼會那麼慘?他說主要有五大不利因素在去年齊發,主管機關抓的很緊很緊,啟X投顧聽說被罰了240萬,投顧老師在節目中只要提到股價的就是30、50萬罰單隨即就到,被警告、停業的那就更不計其數了。你不知道嗎?柯老師就被停業六個月。我搖搖頭!唉,我訊息太不靈通了。二、行情不好,投顧老師喊不出績效。三、財經電視台多開好幾家,整個晚上解盤訊息越來越多,也很多投顧老師變成「通告藝人」,萬寶蔡明彰一個月30萬元通告費,股市憲哥一個月30萬跑通告收入加上遠雄廣告代言、再賣些台灣諺語書籍,現在又主持節目收主持費,這幾個人把那些生嫩不熟的投顧老師全都壓死了!生面孔、沒知名度、沒指名度的投顧老師,在2011等於賠錢貨,投顧老闆眼看不對當然壯士斷腕及早認賠收山。四、投資人口結構改變,五、社會漸趨成熟理性也都是因素。
有沒有比較好的投顧老師
聽過市場慘況後,我的好奇心又發作了,到底有沒有狀況比較好的啊?陳經理反而變輕鬆了:有啊,聽說王X立業績一個月還有好幾百萬!…再來,問看看你家梁主席有沒有囉……。滑頭的陳經理把球丟回來給我。
打開王X立節目,螢幕上寫著斗大標題:不信請勿來電!市場上盛傳著:王老師專洗大單!一個月可以只收三個會員,會費分別是100萬、150萬、200萬!操作策略,專做三千金等高價股!學過市場營銷學的都知道,這種策略就是專做有錢人生意,撈一個夠本,撈兩個就賺,撈三個就是「賺到有村」。股市有行情時散戶多,一個散戶一萬元會費,招攬起來也是很嚇人的利潤。當沒有行情時,專做有錢人生意較為有利,因為有錢人才買得起高價股,萬一操作「掉漆」也比較不會上網去PO不利言論,因此,操作隱密性比較封鎖的緊些。
我想起來兩個市場訊息:不久的將來,投顧公司最低資本額要從2000萬元提高到4000萬元,營業保證金也會再提高一倍。還有,刷卡銀行針對投顧業等「未來服務契約型」公司要求提高質押保證金額度,從之前一倍,提高為三到五倍。(一個月刷卡金額是100萬元則需質押300-500萬元存單在刷卡銀行方)
從魚刺到日本蘋果禮盒 今年是蘿蔔糕禮盒
陳經理說他要趕著去送禮,改天再聊了!他拿出今年禮盒,道歉的說,不好意思,先告辭了。我驚了一下,今年是蘿蔔糕禮盒,有一塊蘿蔔糕,外加兩瓶XO醬!好像呼應著2011景氣一般,我開始懷念起,前年他提來魚刺禮盒,兩大箱整塊大排翅,我足足吃了兩個月才分批煮完,我老婆還交代著,下次如果還有人送,記得提回家。至少去年也還有日本富士山大蘋果禮盒啊……。我祈禱著,2012年一定要是好年冬啊,馬總統你得想想辦法,讓我們「有感幸福」啊。
2012年3月12日 星期一
熱錢大白鯊入小池塘 彭淮南:水花四濺
記者 張家嘯 報導 2012/03/12
彭淮南:熱錢將使新興國家「水花四濺」影響金融穩定
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今(12)日赴立法院進行業務報告時指出,外資匯入後,沒有投入股市的資金為1,700億元,其中有1,200億元的正常水位,意指動向不明的熱錢大約有500億元。
彭淮南表示,熱錢就像大白鯊跳入小池塘,造成新興國家「水花四濺」,會影響金融穩定,央行將會密切關注資金流向。
業務報告顯示,央行持有黃金,從過去的1,362萬盎司,下滑至1,358萬盎司,減少4萬盎司。目前每盎司黃金報價約1,700美元,4萬盎司黃金價值6,800萬美元,折合新台幣超過20億元,可以購買10棟台北市的知名豪宅,因此引發外界「出售黃金拼盈餘」疑慮。
央行官員連忙解釋,減少的黃金是用來製作520總統就職紀念金幣。彭淮南說明,97年央行購進600多公斤的黃金,就是為了製作總統紀念金幣,買進時金價為每盎司800美元,現在市價飆上1,700美元,大幅上漲一倍。不過,黃金也可能會跌價,同時沒有孳息收入,要獲利只能靠黃金價格上漲。
根據央行長期分析,黃金價格波動度遠高於美國公債,但持有黃金報酬率低於美國報酬率,暗示央行外匯存底運用寧可投資美債,也不會加碼黃金。
另外,政府打炒房政策奏效,房市交易量縮,今(101)年元月因適逢過年,全國建物買賣移轉登記棟數年增率降為-56.6%,而房價也出現鬆動跡象。去年第四季成屋價格(信義房價指數)較第二季下跌8.4%,較99年同季下跌7.4%。至於新推案價格(國泰房價指數)在第三季創新高後,第四季較第三季回跌3.4%,年增率由第二季的14.6%降為5.8%。
在銀行房貸占總放款比重部分,從99年6月的27.6%,下滑至今年元月的26.34%,同一期間內,特定地區新增房貸占全體新承做房貸比重,由64.37%下滑至50.96%,且房貸成數下降、利率上漲,顯示打炒房政策奏效。
彭淮南:熱錢將使新興國家「水花四濺」影響金融穩定
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今(12)日赴立法院進行業務報告時指出,外資匯入後,沒有投入股市的資金為1,700億元,其中有1,200億元的正常水位,意指動向不明的熱錢大約有500億元。
彭淮南表示,熱錢就像大白鯊跳入小池塘,造成新興國家「水花四濺」,會影響金融穩定,央行將會密切關注資金流向。
業務報告顯示,央行持有黃金,從過去的1,362萬盎司,下滑至1,358萬盎司,減少4萬盎司。目前每盎司黃金報價約1,700美元,4萬盎司黃金價值6,800萬美元,折合新台幣超過20億元,可以購買10棟台北市的知名豪宅,因此引發外界「出售黃金拼盈餘」疑慮。
央行官員連忙解釋,減少的黃金是用來製作520總統就職紀念金幣。彭淮南說明,97年央行購進600多公斤的黃金,就是為了製作總統紀念金幣,買進時金價為每盎司800美元,現在市價飆上1,700美元,大幅上漲一倍。不過,黃金也可能會跌價,同時沒有孳息收入,要獲利只能靠黃金價格上漲。
根據央行長期分析,黃金價格波動度遠高於美國公債,但持有黃金報酬率低於美國報酬率,暗示央行外匯存底運用寧可投資美債,也不會加碼黃金。
另外,政府打炒房政策奏效,房市交易量縮,今(101)年元月因適逢過年,全國建物買賣移轉登記棟數年增率降為-56.6%,而房價也出現鬆動跡象。去年第四季成屋價格(信義房價指數)較第二季下跌8.4%,較99年同季下跌7.4%。至於新推案價格(國泰房價指數)在第三季創新高後,第四季較第三季回跌3.4%,年增率由第二季的14.6%降為5.8%。
在銀行房貸占總放款比重部分,從99年6月的27.6%,下滑至今年元月的26.34%,同一期間內,特定地區新增房貸占全體新承做房貸比重,由64.37%下滑至50.96%,且房貸成數下降、利率上漲,顯示打炒房政策奏效。
2012年2月27日 星期一
投信基金退佣3億?投資人分不到
2012-02-27 中國時報 林上祚/台北報導
國內投信投資台股金額高達一.五兆元,而投信拿民眾的錢下單,還可以拿券商的退佣。業界保守估計,投信去年退佣金額三億元,業者透過交換單方式,巧妙地將上億元退傭藏到帳上,基金投資人一杯羹也分不到。
國內投信基金一月底總受益人數近二百萬人,業者拿投資人的錢買股票,如果事後有券商退佣,理應全數返還基金交易帳戶。最近金管會金檢投信卻發現,部分投信付給前五大券商的手續費明顯偏高。
金管會官員表示,業者每年進入股市以億元為單位,但部分投信與前五大券商下單手續費千分之一.四,與一般民眾下單支付的千分之一.四二五幾乎沒有差別。金管會認為,投信業是股市大戶,居然拿不到任何手續費折扣,很違背常理,最近金檢時要求相關業者提出具體說明。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網站,國內三十九家投信逐月、季、年公告的基金費用率,聯邦、華南永昌、安多利等投信與主要券商下單手續費均為千分之一.四,其他投信在千分之一.一到一.三之間。
券商主管表示,投信下單手續費應有能力談到千分之○.九,甚至更低。摩根投信與主要券商因部分採電腦化自動交易,手續費只有千分之○.八,成立沒多久的合庫巴黎投信雖然只有一檔台股基金,手續費也只有千分之一。外資投信可以砍到這麼低,本國投信沒有理由不行。
由於金管會懷疑部分投信業隱匿退佣不報,金管會檢查局最近在金檢投信業者時,要求投信業下單手續費與政府四大基金下單的千分之○.五看齊,否則將給予記點等處分,影響日後新基金申設進度。
國內投信投資台股金額高達一.五兆元,而投信拿民眾的錢下單,還可以拿券商的退佣。業界保守估計,投信去年退佣金額三億元,業者透過交換單方式,巧妙地將上億元退傭藏到帳上,基金投資人一杯羹也分不到。
國內投信基金一月底總受益人數近二百萬人,業者拿投資人的錢買股票,如果事後有券商退佣,理應全數返還基金交易帳戶。最近金管會金檢投信卻發現,部分投信付給前五大券商的手續費明顯偏高。
金管會官員表示,業者每年進入股市以億元為單位,但部分投信與前五大券商下單手續費千分之一.四,與一般民眾下單支付的千分之一.四二五幾乎沒有差別。金管會認為,投信業是股市大戶,居然拿不到任何手續費折扣,很違背常理,最近金檢時要求相關業者提出具體說明。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網站,國內三十九家投信逐月、季、年公告的基金費用率,聯邦、華南永昌、安多利等投信與主要券商下單手續費均為千分之一.四,其他投信在千分之一.一到一.三之間。
券商主管表示,投信下單手續費應有能力談到千分之○.九,甚至更低。摩根投信與主要券商因部分採電腦化自動交易,手續費只有千分之○.八,成立沒多久的合庫巴黎投信雖然只有一檔台股基金,手續費也只有千分之一。外資投信可以砍到這麼低,本國投信沒有理由不行。
由於金管會懷疑部分投信業隱匿退佣不報,金管會檢查局最近在金檢投信業者時,要求投信業下單手續費與政府四大基金下單的千分之○.五看齊,否則將給予記點等處分,影響日後新基金申設進度。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