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
【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最新一期「亞洲資產管理雜誌」報導指出,台灣投信基金在今年「上半年每5天就募集一檔新基金」,然而,國內投信基金規模不增反降,去年底投信基金的規模是1兆8,957億元,今年6月底的規模卻下降至1兆8,936億元。
「亞洲資產管理雜誌」撰稿者─碁石智庫總經理陳蘭會指出,今年新基金募集情況比去年每6天就募一檔更密集,今年上半年有38檔新基金募集,也就是不到5天就有一檔新基金募集,但是國內投信基金規模卻不增反降。
上述情況並非今年才發生,而且已持續一段時間。陳蘭會說,去年也有60檔新基金募集,在IPO期間共募集1,960億台幣,但2010年投信公募基金規模由1兆9,750億減少793億至1兆8,958億,全年基金淨贖回金額為1,754億台幣,顯見並無新錢申購。
從去年至今年上半年,國內投信規模就停留在1.8兆至1.9兆元間,國內投信的資金就不斷地乾坤大挪移,從舊基金轉到新基金、從績效差的基金轉到績效佳的基金而已。
反觀境外基金,基金檔數下降、規模持續成長並且月月創歷史新高。去年底的境外基金檔數是1,022檔,規模2兆4,394億元,至今年5月底,雖有幾檔基金下架,檔數減為1,016檔,然而境外基金規模卻成長至2兆5,334億元,總計5個月間,境外基金規模就增加了940億元。
一位剛被調到台灣的外籍投信總經理每看到銷售數字就不斷地下降,就問他的行銷主管,為何投入那麼多人力、物力以及行銷費用,新基金為何募集情況那麼不理想?為什麼成立不久的基金留不住投資人的錢?這一家投信今年募集了幾檔基金,上半年新基金規模已掉了3~4成。
大家都想知道,基金規模每下愈況,國內投信為何留不住錢?金管會同樣看到這個情況,並已經指示投信投顧公會想想辦法、提出因應之道。
Comments:就當是國內投信有1.8兆的規模好了,以六百檔基金來算,平均1.5%的經理費,總共270億的經理費收入,發行一檔基金平均是賺4500萬。可以理解,績效好壞不是重點,重點是募集多少總資金,越多越賺,舊基金績效差,就募新的。
而境外基金的的2.5兆,經理費平均1.8%,賺更多,達到450億,不過因為總數達一千檔,所以平均一檔基金也剛好是4500萬的經理費收入。
而境外基金的的2.5兆,經理費平均1.8%,賺更多,達到450億,不過因為總數達一千檔,所以平均一檔基金也剛好是4500萬的經理費收入。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