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9日 星期四

央行鬆緊帶 定存單解密

2011/09/29
【經濟日報/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
中央銀行今(29)日舉行理監事會議,暫緩升息已有共識,金融圈關注焦點,轉向央行沖銷資金力道鬆緊度,央行是否持續標售定存單,市場矚目。

圖/經濟日報提供

央行理監事會議前夕,隔夜拆款利率連續三天停在0.394%。觀察過去幾季,央行升息前,隔拆利率皆提前上漲,這次利率裹足不前,銀行主管說,此舉可視為央行暗示長達五季的升息循環,今天可能踩下煞車,官方利率按兵不動。

央行自去年4月開始,央行每月標售一次364天期定存單,金額為1,000億元,藉以控制國內資金數量,抑制通貨膨脹。

央行標售定存單,沖銷市場多餘資金,緊縮資金效果,與調升存款準備率相同。從去年4月至今年9月,央行累計發行1.2兆元,效果等於調升存款準備率4.5個百分點。

銀行主管說,若央行停止標售定存單,即代表央行有意對貨幣政策鬆綁;在國際金融海嘯時期,央行迅速降息,便曾停止定存單標售,讓資金更為寬鬆。

不過,若央行停止364天期定存單標售,等於是強力宣示貨幣政策「由緊轉鬆」,現行銀行利差仍低,央行沖銷力道減緩,可能增加銀行資金去化壓力。

銀行主管認為,除停止標售定存單外,央行可能選擇減發短天期定存單,讓鬆綁貨幣政策的行動變得「低調」些。

目前,央行業務局設有三種短天期定存單,每天開放給銀行申購,但央行可以決定要給銀行多少金額;目前央行定存單30天期利率為0.87%,91天為0.93%,182天為1.05%。

央行數據顯示,9月迄今,定存單發行量減少343億元,累計發行餘額為6.63兆元;相較於5月,定存單餘額一度瀕臨7兆元大關,央行沖銷力道確實減輕不少。

2011年9月16日 星期五

台灣 躋身零外債國家


【經濟日報╱記者陳乃綾/台北報導】

圖/經濟日報提供

歐債危機升高之際,財政部宣布,國內最後一筆23.8萬美元(約新台幣702萬元)的外債,昨(15)日全數還清,積欠長達50年的外債全數清償,今天起台灣成為全球十餘國少數零外債的國家之一。
財政部次長曾銘宗昨天表示,這筆債務為民國50年間,為購買挖泥船、開發地下水、自來水建設,以及用於中華開發信託計畫等用途,向世界銀行的國際開發協會舉借,共有四筆,合計1,575.6萬美元,寬限期十年,分40年償還,免計利息。

政府民國61年起開始償還,每半年按期償還,昨天清償最後一筆23.8萬美元後,我國躋身零外債國家之列。曾銘宗指出,政府部門零外債「相當不容易」,全球只有少數國家零外債,包括汶萊、蒙古、澳門等。

曾銘宗指出,國內去年有1.1兆元閒置資金未被充分利用,表示國內閒置資金相當充沛,政府會優先利用國內資金進行相關國家建設,這個政策方向不會變。

截至今(100)年8月底止,中央政府債務未償債務餘額仍高達4.6兆元。行政院日前通過明年政府新增舉借2,867億元,明年未償餘額將突破5兆元大關,來到5.18兆元,再創新高,占前三年GNP(國民生產毛額)約37.3%,逼近債限40%。

曾銘宗說,由於GDP(國內生產毛額)持續成長、舉債金額同步下降,中央政府總預算連同特別預算赤字占GDP比率逐年降低,98年金融海嘯達3.5%高峰,明年預計降至1.6%,收支差短逐漸縮減。

【2011/09/16 經濟日報】




欠50年全還清 我國今起零外債

【聯合報╱記者賴昭穎/台北報導】

財政部常務次長曾銘宗昨天宣布,財政部昨天還掉最後一筆廿三萬八千二百三十八美元(約七百零六萬台幣)的外債,積欠五十年的外債全數還清,加入汶萊、蒙古、澳門、巴布亞紐幾內亞等十餘國,成為最新的零外債國家。

不過,儘管我國「零外債」,但「內債」的問題仍有待解決。根據中央政府明年度編列的預算,明年將再舉借二千八百六十七億元債務,累計債務未償餘額將突破五兆元大關,來到五兆一千三百七十七億元,占前三年度GNP(國民生產毛額)平均數百分之卅七點三,逼近百分之四十上限。

曾銘宗說,這筆外債是政府在民國五十年間,向世界銀行轄下的國際開發協會(IDA)借了一千五百七十五點六萬美元,用來支應挖泥船、地下水開發、自來水建設及中華開發信託計畫等四筆支出。

國庫署官員說,當時政府財政主要依賴外援,除了找國際開發協會,還分別以「沙烏地開發基金」和「中美基金」的名義,向沙烏地阿拉伯和美國借錢,其中中山高速公路的中沙大橋、鐵路電氣化等工程款就是來自沙國借款。但這兩項借款已先後在九十二年十二月、九十三年六月還清。

資深官員指出,政府遷台後,雖然從大陸運來大批黃金,但為支應大筆軍餉而花費不少。民國三十九年爆發韓戰,大批美援成為解決政府龐大赤字的「及時雨」;但之後政府財政仍「入不敷出」,向國外借錢成為政府當時推動重大經建的重要經費來源。直到六十年代起,台灣經濟起飛,稅收充裕,不再依賴外債。

曾銘宗說,國際開發協會提供台灣十年寬限期、可分四十年償還、免計利息等條件;因此我國從六十一年起,每半年按期償還,昨天清償最後一期。

【2011/09/16 聯合報】


2011年9月5日 星期一

證交所員工退休金 買台灣50


【聯合報╱記者鄒秀明/台北報導】
2011.09.05 02:14 am

一場全球股災讓台股8月以來大跌一千多點,台灣證券交易所救市不落人後,證交所員工退休金專戶進場力挺台股,不僅定期買入「台灣五十」證券投資信託基金(ETF),還「愈跌愈加碼」,至今投資報酬率小賺,成為真實版的「股災求生術」。

至於為何退休專戶只選擇「台灣五十」ETF?相關主管說,買台灣五十等於是買台灣前五十大市值的公司,成分股會經常調整,如果未來台股漲兩倍,獲利也可能是兩倍;反觀若單純只買個股,一旦押錯寶,恐怕會大失血。

證交所是國內老牌的證券周邊單位,目前退休金專戶已累積高達10億元。過去專戶資金都用來定存,但銀行定存利率越存越薄,後來法令同意可提撥二成投入股市,換算可投入股市資金達2億元,大約在4年前開始,證交所退休金專戶就定期定額買入專門追蹤台灣五十檔成分股的「台灣五十」。

證交所每月發薪水後,也提撥一定金額進退休金專戶,隔日退休金專戶就會以500萬元為基本額度買「台灣五十」。

台灣五十是鎖定國內前五十大市值企業的一籃子股票,上周五收盤價為55.15元。據透露,證交所目前持股成本為54元,歷經股災洗禮,至今報酬率約2%,雖差強人意,但仍略高於一年期的銀行定存利率。

證交所相關主管指出,由於對台股有信心,經員工同意,退休金專戶有「愈跌愈買」的操作原則:若台灣五十收盤價低於成本,專戶會加碼視情況加碼一至二成;但若報酬率達二成,則會出清部位「停利」出場,等到隔月又重新進場,以定期方式買進台灣五十。

證交所主管透露,其實退休專戶已經「停利」出場過一次,但報酬率「只」有一成(10%),很多員工都大喊「可惜」;這次沒有獲利二成,絕對不會出場。

證交所退休專戶大約在四年多初次進場,當時台股位於高檔,台灣五十報價約55元,期間金融風暴來襲,台灣五十重挫至30多元,專戶只能「硬著頭皮加碼」。沒想到大盤快速反彈,由於持有成本已降低到40元,專戶開始出現獲利,但當時市場氣氛恐慌,員工要求獲利一成就出場,未料2009年初「停利」後,大盤指數一路反彈,「該賺都沒賺到。」

【2011/09/05 聯合報】






懶人投資術 專家:堅持+銀彈

【聯合報╱記者鄒秀明/台北報導】
2011.09.05 02:14 am

市場專家表示,證交所員工退休專戶定期買進台灣五十,且逢低加碼,確實可以降低成本;即使套牢,可比其他人早「解套」。

不過,台灣五十(0050)目前一張要價5.5萬元,專家建議,投資人也可尋找類似的ETF標的進場,但除了「堅持到底」,遇下跌還要有加碼的勇氣。

投資台灣五十(0050)被視為「懶人投資術」,知名前立委沈富雄曾透露,他在台股翻滾多時,也曾融資買過台灣五十,且連盯盤都不必,他透過長期持有,大賺獲利,讓人稱羨不已。

MA資產管理總經理陳冠融指出,投資台灣五十就是押寶台股大盤行情,但他提醒,散戶若要每月定期定額買入,以上周收盤價55.15元計算,等於每月至少投入五萬多元,長期實施恐怕必須銀彈充足。

除了台灣五十外,市面上其實還有其他類似的ETF投資標的,例如若看好大陸股市,在台股可以選擇寶滬深(0061),上周收盤價為15.73元,當於一張1萬5000元左右。

但陳冠融指出,不同ETF有不同的連結標的,流動性也不同,其中台灣五十雖有代表性,帶僅是其中一檔ETF,他建議,投資人想當「懶人」之前,仍須要做功課。例如寶滬深(0061)是連結到香港的標智滬深300中國指數基金,等於透過財務操作連結至大陸A股,並非真正去買大陸股票,這時發行商體質、信譽就很重要。

【2011/09/05 聯合報】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