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9日 星期四

基金與ETF的證所稅新聞兩則


2012-04-18 00:56 工商時報 【記者張國仁/台北報導】

     財政部的證券及期貨交易所得方案沒有提到個人投資「公開募集基金」,要否列入課徵範圍,引起市場疑慮。財政部昨(17)日明確指出,基金的資本利得屬於投資人,而投資人購買基金的資本利得免課證所稅,但仍須列入個人最低稅負制。

     財政部官員說,投信發行受益憑證,向投資人募資而來的基金,為投信與投資人信託關係所來的資金,投信本身只賺取手續費,基金因投資股市所獲得的資本利得,為全體基金受益人所有,與投信無關,投信不會因此產生「資本利得」而有課稅問題。

     不過,官員指出,投信若以公司「自有資金」進行證券、期貨及選擇權的買賣而產生資本利得,均須依營利事業最低稅負制度予以課稅,這部分財版證所及期所課稅方案是維持現行制度,並無擴大範圍。

     公募基金的投資標的諸如,投信業者募集的共同基金、不動產投資基金(REIT's)、股票指數型基金(ETF))如台灣50股票型基金等封閉式基金。

     公募基金(Public Offering of Fund)是受政府主管部門監管的,向非特定投資者公開發行受益憑證的證券投資基金,這些基金在法律嚴格監管下,相關訊息必須披露、利潤分配,運行限制等行業規範。

     財政部官員指出,日前公布開徵證券及期貨交易所得方案,在個人部分,明確規範僅有四種課稅標的,包括上市櫃與興櫃股票、未上市櫃股票、私募基金的受益憑證及在我國境內期貨交易所交易的期貨及選擇權。

     官員表示,公募基金在財版證所及期所課稅方案排除,財政部是基于鼓勵一般個人,不要將退休金等資金直接投入股市,而交由專業的基金經理人進行投資理財,以保障退休生活,因此決定不予列入課稅範圍。不過財版方案送交行政院後,會否有變數,不是財政部能夠作決定的。

     財版方案中此次將境內期貨及選擇權交易所得列入課稅,也引起期貨界反彈聲音,但財部官員表示,現在資本市場已與20多年前的市場大不同,很多投資在股市現貨與期貨市場同時交易,目的是為了避險。

     官員舉例說,投資人在現貨市場買多,在期貨市場賣空以避險,投資人報稅時,是將現貨市場買賣與期貨市場買賣的所得合併計算出真正損益後,再看有無超過300萬元淨所得的免稅門檻,超過扣除額300萬元的淨所得,才分離課稅20%。因此,如果不同時對期貨交易所得課稅,必然形成稅制漏洞,並不公平,這是現貨與期貨交易所得需要同時課徵的主要理由。

     如果有人在現貨市場作多,在期貨市場也作多,官員分析,這種人賭性很大,賺到賺到飽、賠也賠到底,這類投資行為風險過大,財政部設計稅制時並不鼓勵,自應是該列入課稅的對象。

     至於期交稅問題,財政部長劉憶如昨天表示,期交稅的課徵,國際競爭力的問題,仍有討論空間。

     官員表示,期交稅的確有市場比較的國際競爭力問題,如果行政院政策開徵期所稅時,不課期交稅,俾與新加坡等國際市場競爭,不需要修法,只要政策決定不課即可執行。


政院今審查證所稅草案 經建會建議外人綜所稅上限降至20%
2012年04月19日    蘋果日報

【陳瑩欣、張嘉伶╱台北報導】行政院今將審查證所稅草案,外傳行政院的「微調版」有不少放寬空間,除境外沒有據點的外資、境內有營利據點的基金投信公司外,一般專業投資台股的外資也向財政部表達,希望有機會爭取免稅空間,也為證所稅議題再增添新變數。

證所稅課稅與不課稅項目

另外,期交稅是否降低?也將成為金管會、財政部在立法院報告的重點。

財長劉憶如表示,許多在股市投資的操作方式,會選擇以期貨市場商品做為避險工具,因此股市所得未必是全部的所得額,如果不課期所稅,對避險投資並不公平,應考量到實務面。

黃金存摺將另外規範

至於證所稅的課稅項目,財政部擬採「正面表列」,對未列在課稅範疇其他投資標的,將依照不同的商品而有不同規範。以近2年最夯的黃金、黃金存摺為例,將與貴金屬、不動產納入其他資本利得課稅的議題,不以證所稅來課稅。

另外,民眾若參與投信募集的基金、債券、股票指數型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ETF)、不動產證券化商品,如不動產投資信託(REITs,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也都不用課證所稅。

另外,基於鼓勵投資人長期持有股票的考量,財政部訂出個人持有台股超過5年以上,最高可享有600萬元的扣除額、一般企業的持股如果超過5年,免稅額則由目前的50萬元增至100萬元。

不過官員也表示,所得減免優惠僅限於持股超過5年的部分,如果當年度處分股票中有低於5年的持股,只能給予部分減免。

台灣50可免課證所稅

舉例來說,民眾如果買台灣50股票型基金,雖然連結標的是台股,但屬免課證所稅。

據指出,由於政府定調,對境內基金免徵證所稅,不少以投資台股為主的外資券商也主張投資部門應該可以予以減免,希望可以比照熱錢一樣,能不用課證所稅,預料證所稅草案送至立院時,將引發外界與財政部攻防重點。

除了證所稅,外傳行政院近期將召集財政部和內政部等單位,回報奢侈稅執行一年以來對穩定房市功效的看法,由於奢侈稅上路已近1年,但實際徵收到的稅收不到50億元,其中還有約15億元稅金,是來自於高價汽車或貨品貢獻,不動產課奢侈稅的稅收相當少,但稽徵成本非常高,未來是否應繼續執行,有待商榷。

對經建會向行政院建議調降綜所稅上限至20%,經建會副主委單驥昨表示,主要是閣揆陳冲提議探討外國人才來台工作問題,經建會在參考新加坡稅率後,才建議考量台灣出生率下降和人口老化,勞動率不足是未來趨勢,應以質代量,提議調降外國人士的綜所稅率。


奢侈稅效果不如預期

但單驥也強調,人才討論會議尚未定案,4月25將邀各部會討論,且經建會所提的20%僅是參考值,最終仍將由主管機關財政部精算後才能定案。

針對經建會的建議,劉憶如表示,過去她擔任經建會主委時,也曾提議對外籍人才拘留限制予以鬆綁,但沒在稅制上有任何改變,目前暫不考慮納財政健全小組綜所稅討論單元中研議。

2012年4月17日 星期二

投信公募基金 免徵證所稅

2012-04-18 00:56 工商時報 【記者張國仁/台北報導】

財政部的證券及期貨交易所得方案沒有提到個人投資「公開募集基金」,要否列入課徵範圍,引起市場疑慮。財政部昨(17)日明確指出,基金的資本利得屬於投資人,而投資人購買基金的資本利得免課證所稅,但仍須列入個人最低稅負制。

財政部官員說,投信發行受益憑證,向投資人募資而來的基金,為投信與投資人信託關係所來的資金,投信本身只賺取手續費,基金因投資股市所獲得的資本利得,為全體基金受益人所有,與投信無關,投信不會因此產生「資本利得」而有課稅問題。

不過,官員指出,投信若以公司「自有資金」進行證券、期貨及選擇權的買賣而產生資本利得,均須依營利事業最低稅負制度予以課稅,這部分財版證所及期所課稅方案是維持現行制度,並無擴大範圍。

公募基金的投資標的諸如,投信業者募集的共同基金、不動產投資基金(REIT's)、股票指數型基金(ETF))如台灣50股票型基金等封閉式基金。

公募基金(Public Offering of Fund)是受政府主管部門監管的,向非特定投資者公開發行受益憑證的證券投資基金,這些基金在法律嚴格監管下,相關訊息必須披露、利潤分配,運行限制等行業規範。

財政部官員指出,日前公布開徵證券及期貨交易所得方案,在個人部分,明確規範僅有四種課稅標的,包括上市櫃與興櫃股票、未上市櫃股票、私募基金的受益憑證及在我國境內期貨交易所交易的期貨及選擇權。

官員表示,公募基金在財版證所及期所課稅方案排除,財政部是基于鼓勵一般個人,不要將退休金等資金直接投入股市,而交由專業的基金經理人進行投資理財,以保障退休生活,因此決定不予列入課稅範圍。不過財版方案送交行政院後,會否有變數,不是財政部能夠作決定的。

財版方案中此次將境內期貨及選擇權交易所得列入課稅,也引起期貨界反彈聲音,但財部官員表示,現在資本市場已與20多年前的市場大不同,很多投資在股市現貨與期貨市場同時交易,目的是為了避險。

官員舉例說,投資人在現貨市場買多,在期貨市場賣空以避險,投資人報稅時,是將現貨市場買賣與期貨市場買賣的所得合併計算出真正損益後,再看有無超過300萬元淨所得的免稅門檻,超過扣除額300萬元的淨所得,才分離課稅20%。因此,如果不同時對期貨交易所得課稅,必然形成稅制漏洞,並不公平,這是現貨與期貨交易所得需要同時課徵的主要理由。

如果有人在現貨市場作多,在期貨市場也作多,官員分析,這種人賭性很大,賺到賺到飽、賠也賠到底,這類投資行為風險過大,財政部設計稅制時並不鼓勵,自應是該列入課稅的對象。

至於期交稅問題,財政部長劉憶如昨天表示,期交稅的課徵,國際競爭力的問題,仍有討論空間。

官員表示,期交稅的確有市場比較的國際競爭力問題,如果行政院政策開徵期所稅時,不課期交稅,俾與新加坡等國際市場競爭,不需要修法,只要政策決定不課即可執行。

2012年4月14日 星期六

劉宗聖專欄-兩岸ETF的投資新樣貌

2012-04-14 01:32 工商時報 寶來投信總經理 劉宗聖

中國證監會日前批准推出內地首批橫跨上海、深圳股市的跨市場ETF(交易所買賣基金),這是監管部門為增加國內資本市場投資產品種類,而採取的最新措施。

滬深300ETF推出之前,中國境內基金市場已經出現20多檔滬深300指數基金,管理資產總規模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其中又以嘉實滬深300基金管理規模最大,截至2011年底,該基金規模達420億人民幣,佔同類型基金市場佔有率近5成。滬深300ETF的推出,可望滿足投資者不同的投資需求,一方面可為個人及機構投資者提供價格低廉、交易便捷的長期配置及波段操作的工具型產品;另一方面,可通過提供與股指期貨擬合度更好的現貨產品,強化股指期貨的套期保值、價格發現等功能。

而滬深300指數追蹤的是在上海和深圳上市的藍籌股。在內地藍籌股價格接近歷史低點之際,這兩檔ETF為投資者提供另一個投資藍籌股的途徑。這一次由嘉實基金與華泰柏瑞基金籌備多年的首批跨市場ETF終於啟航,3月26日雙雙獲得中國證監會批准,推出滬深300指數ETF;前者在深交所上市,後者在上交所上市。兩檔基金差異在於申贖模式不同,嘉實滬深300ETF採用「實物申贖」為「T+2」交割,而華泰柏瑞滬深300ETF則採用「實物加部分現金替代」延續中國現有ETF的「T+0」交割模式,便於資金週轉效率。

近年來ETF在中國市場發展可謂是如火如荼,各家基金公司爭相發行指數化基金與ETF,截至2012年3月底,就有23檔ETF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的ETF也有15檔,而所有ETF皆是以中國的指數為追蹤標的。在這琳瑯滿目的指數中,又以上證綜合指數、上證50指數與滬深300指數最為知名。上證綜合指數於1991年發布,歷史數據相當悠久,但若要發展為相關金融商品時,最受投資人喜愛的追蹤指數為上證50指數以及滬深300指數。

其實在台灣,寶來投信2009年就先行推出第一檔陸股ETF-寶來標智滬深300基金(0061),不僅流動性佳,成交量居台股ETF成交量前三大。而因為上證50指數成分股為精選籃籌股,使得該指數與國際主要籃籌股指數一樣,往往具有領漲抗跌的特性;而中國加速審批台灣金融業QFII額度,台灣全新面貌的陸股ETF終於得以隆重推出。

以往中國概念基金僅投資中國市場相關標的,如台灣上市的中概股、美國上市的大陸企業、香港上市的中資企業標的,國內資產管理業者也隨著投資管理政策的鬆綁,不斷的演進中國市場相關產品歷程。

寶來投信為國內少數取得QFII直接投資中國資格的資產管理公司,在看好中國市場未來發展的前提之下,為掌握直接投資A股參與中國成長契機,運用QFII額度直接前進中國。

寶來投信已發行寶來標智滬深300ETF(0061),本次預計發行的寶來上證50基金就是以上證50指數為追蹤標的。上證50指數挑選上海交易所市值前50大成份股,與台灣50指數類似,分別為整體市場以及藍籌股的代表,屬於可攻可守的大型藍籌股,與上證綜合指數報酬表現具有一定正向相關性,根據過去經驗,上證50指數往往是政策的領導指標,下跌時相對抗跌,上證50指數是最具代表中國整體經濟發展的指標之一,地位同等於台灣50指數。

目前中國藍籌股的估值已達歷史最低水準,而自1990年至今,上證綜合指數從未出現連續3年收黑情況,前3次連續兩年收黑後的第3年,指數分別上漲65.14%、10.27%與130.43%(指數上漲期間依序為1996年、2003年、2006年整年漲幅),因此預計滬指於2010~2011年連續收黑後,今年收漲機會大增。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