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31日 星期二

籠罩在A股頭頂上的9朵烏雲

2010/08/27 華爾街日報 傅峙峰

《華爾街日報》網絡版專欄作家Brett Arends日前發表的《華爾街又要崩潰了嗎?》列出了10條需要警惕美股風險的理由,讓人看了不寒而栗。

中國A股市場和美股之間雖然存在一定差異,但目前也缺乏上漲動力。壓制A股上行的理由很多,梳理一下大致也能挑出9條關鍵因素。這9條關鍵因素中的一些也許不會讓市場感覺新鮮,有些或許也不會繼續惡化,但這些“烏雲”未散去的話,終究會讓市場的上漲空間受限。

1. 通脹壓力可能長期存在 通脹壓力來自幾方面:一是目前社會中有大量存量貨幣,統計數據顯示,中國M1和M2數量自2008年1月至今不斷上漲,分別從154872.59億元和417846.17億元上漲到2010年7月的240700億元和674100億元。二是勞動力和能源等要素價格存在上漲趨勢。三是農產品價格也因為周期因素和災害天氣因素供給減少。更要命的是,歐美等發達經濟體仍不斷向市場注資,短期內毫無停止跡象。通脹壓力的存在給貨幣政策帶來困難,如果選擇緊縮貨幣政策,不僅可能打擊尚且脆弱的經濟,還會對資產價格形成沖擊。

2. 經濟數據仍無亮點 PMI、工業增加值連續數月回落,消費和固定資產投資數據雖然保持平穩,但沒有加速上漲跡象。節能減排和縮減產能等中國政府的主動調控政策,很可能讓工業數據維持弱勢。房地產政策的嚴格執行收緊了開發商的資金鏈,下半年固定資產投資這一數據也缺乏超預期上漲的催化劑。

3. 極其嚴格的信貸管制 今年以來,除1月份新增信貸大幅增長以外,其他幾個月的信貸增長基本沒有超出市場預期。銀行季末沖貸的現象沒有了,換來的是農行為了控制信貸,暫停了8月份最後一周的房地產開發相關貸款的發放。而且銀信合作產生的表外資產也被要求被轉移到表內,銀行投放信貸的渠道再收緊。中國的股市、經濟和信貸增速密切相關,信貸管制的嚴格執行顯然不會對股市產生積極影響。然而,為了控制通脹預期和防止銀行壞帳率上升,信貸管制的執行又非常必要。

4. 部分刺激政策效用開始減弱 這最明顯的體現在汽車消費方面。雖然刺激政策仍在執行,但車市近來可不紅火。此類耐用消費品使用周期長,一旦刺激政策透支了未來消費潛力,在國民收入沒有明顯增加的情況下,消費後續乏力很難避免。投資政策方面,4萬億元投資計劃安排的滿滿當當,要增加新投資項目和原先的4萬億元計劃同時進行,人力、資金都存在限制。原來的投資計劃可以保証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維持在一個穩定狀態,但超預期可能性不大。

5. 房地產調控效果尚未到位 近期房地產市場出現回暖跡象,成交量開始回升,杭州萬科樓盤價格逆勢上漲。這些跡象對地產股本身來說是基本面利好,但中國政府屢屢表示將堅決執行和貫徹房地產調控政策,使得市場又擔憂起二次調控。如果中國政府加大房地產調控力度,地產股的表現難免會對股市造成壓力。根據歷史經驗看,地產政策的敏感期,股市表現都不是很好。

6. 地方融資平台的窘境 地方融資平台的情況已經清查完畢,規模沒有超預期。根據現在的政策基調,似乎要確保這些資產壞賬率不會提高,風險暫時不大。但為了控制地方融資平台的風險,很可能不會再有大規模的融資,地方建設的動力會受到束縛。

7. 市場結構性泡沫開始顯現 雖然A股整體估值不高,但市場內分化嚴重。最近這輪反彈雖然一開始以估值修復為名,但到後期徹底演變成概念股炒作為主。權重股因為缺乏基本面支撐,估值在低位徘徊,而概念股估值卻不斷升高。根據平安証券的統計,目前電子元器件、農林牧漁、餐飲旅遊和信息服務板塊市盈率超過50倍。這些板塊分別涵蓋了物聯網、3G、通脹和網絡等概念。目前市場之所以還不算十分弱勢,就是因為這些概念股在活躍,但概念股估值高企,萬一泡沫破滅,市場存在下行風險。

8.A股市場融資壓力不減 無論經濟轉型、資產整合還是推動經濟繼續發展,都離不開融資需求。信貸管制,間接融資空間已經不大,上市直接融資便是最好的出路。這就是今年天量IPO的背景。銀河証券研究顯示,下半年股票市場融資壓力約為4400-4700億元。上半年主板融資以增發和配股為主,下半年主板壓力可能大於上半年。價格由供求關系決定,股票供給壓力不減,價格壓力自然也將存在。

9. 外圍經濟風險增加 最近美國公布的一系列經濟數據表明,美國經濟增長放緩的跡象越來越明顯。美國經濟如果再陷泥潭,中國很難獨善其身。2008年的經歷已經充分証明了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新興市場不可能擺脫發達國家的影響。另外,美股的下挫也將對A股產生心理層面的打擊。

(本文作者傅峙峰是《華爾街日報》中文網專欄撰稿人。文中所述僅代表他的個人觀點。您可以寫信至Horatio.fu#dowjones.com與作者聯系。)

2010年8月30日 星期一

中國隱現新的人口問題

2010年08月30日 華爾街日報

中國隱現新的人口問題

如果擁有過少的人口看起來對中國不是一個緊迫的問題﹐那麼請再想一想。

即將成為問題的並非絕對人口數量﹐而是工薪族人口。如同更發達的國家一樣﹐中國的人口開始老齡化﹐這一趨勢由於80年代末開始實行的計劃生育政策逐漸加劇。2015年似乎將成為一個轉折點:據世界銀行(the World Bank)預計﹐2015年至2020年期間﹐中國的工作年齡人口平均每年將會下降0.1%。

也就是將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逐漸減少的工薪族人口將要養活不斷增長的老齡人口。中國的年齡撫養比率在2010年為39%﹐2015年將會達到40%。聯合國數據顯示﹐到2025年﹐比率將會達到46%。

確實﹐這些比率與某些西方國家相比並不算高﹐並且在一段時間內仍會保持低於全球平均水平。日本的年齡撫養比率為56%﹐到2025年將達到69%。美國的比率為50%﹐2025年將上升至58%。

然而﹐中國的人口紅利正在趨於弱化﹐這將會影響中國的經濟。除了會減緩全要素生產率﹐它還是世界銀行對中國年增長率進行預測的主要因素﹐據估計﹐2015年中國的年增長率將會下降至7.7%﹐2020年將會跌至6.7%。2009年為8.7%。

這就意味著﹐中國可能會逐漸喪失其亞洲發展最快的經濟體的地位。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經濟學家們預計印度的年增長率將在2013年至2015年之間超過中國。

上述人口發展趨勢開始對投資者產生影響的一個方面是﹐它將如何改變中國的家庭支出方式。保健和旅遊等行業專為老年人提供產品和服務的供應商很有可能是最後的贏家。相反﹐年輕的成年人即使開始有更多的收入﹐其可支配收入也將會因為需要照顧年老的親人和為自己將來儲蓄而變得頗為拮據。

Andrew Peaple

緊抱鴻海15年 狂賺 110倍—鴻海的還原權值

如果你看到以下這一則兩年多以前的新聞,然後再看一下鴻海的歷史股價線圖,一定會感覺納悶:


緊抱鴻海15年 狂賺 110倍


【聯合新聞網/經濟日報記者周慶安/台北報導】 2007.05.07

若你在15年前買進鴻海並緊抱到現在,投資報酬率究竟有多少?答案是大賺110倍以上。當時識貨買到鴻海的投資人,等於買到聚寶盆;投資報酬率居第二的台達電也能賺到近30倍,其餘還有如台塑、中鋼、寶成、聯電等,只能讓人大嘆「千金難買早知道。」


大江東去浪淘盡,昔日股王而今安在?在1,975元股王的國壽後,繼位的千元股王傳奇還有宏達電、益通等,禾伸堂也出現過999元的驚人價位,華碩、廣達、智原、茂迪、伍豐、大立光等也都曾為股王,但微利化打破了科技泡沫,在高價位進場的投資人,多年來即使加計配股配息,可能大部分都還尚未解套。


不過若是買進鴻海、台達電、日月光、寶成等股票,結局就會大大不同。根據寶來投信依CMONEY系統統計,若以15年期間為準,還原權值後計算,買進鴻海的報酬率為11005.99%。


難怪法人對鴻海的評語總是「逢回必買」,外資法人認為,鴻海產業整合功力首屈一指,產業整合後更有價格主導優勢,中長期投資幾乎不會吃虧,投資15年可以賺110倍,也顯示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一手打造出來的鴻海帝國絕非浪得虛名。



這一則新聞出來的時候,鴻海股價大約是147.5左右,但是要狂賺110倍,那麼15年前的股價應該只有個位數而已,可是看上面的線圖,股價恐怕離個位數都還很遠,而2007年的15年前,就是1992年,以當時五月初的股價來看,大約是65.5左右,如果以股價來看,資本利得的報酬也才兩倍多阿!其實差異就在於鴻海的權息!


這是還權權值的線圖,經過還原後,1992年5月6日的股價為0.98,而2007年5月10日的股價為127.58,這就是上面那一則新聞如何算出110倍。

所以如果投資人只想賺價差,例如設定鴻海跌到100買,漲到200賣,聽起來賺一倍好像很不錯,但是如果買了之後能抱得住股票的投資人,其實報酬會更可觀。但要留意的是,鴻海將來還能維持15年110倍的報酬嗎?即使是還原權值的線圖,也可以看得出來鴻海已經有五年左右的休息,這當然有金融海嘯的影響,但未來能否再創一次奇蹟恐怕郭台銘自己也不知道。而第二個要注意的是,台股上市上櫃公司將近一千家裡面,又有幾家能有這樣的好成績呢?要怎樣事前得知呢?基本上事前得知是不可能的任務阿!不然又有人能說出現在哪一家公司,持有15年後可以有超過一百倍的報酬?

所以其實這個例子雖然很適合用來說明長期投資的好處,但是卻是無法複製的特例,而還原權值是觀察過去報酬的正確方法,但即使用在這種特例上,恐怕也無法讓投資人對未來的投資有什麼幫助,總不能幻想所選擇的個股都會跟鴻海有一樣的表現。因此還原權值用在一些定存股或是指數型投資商品上會比較實際一點,例如中華電信、中鋼、台灣五十,都可以拿來看看過去的配息配股表現是否真的夠格稱得上是所謂的定存股。

台灣五十的還原權值情況

就我所知目前網路上免費提供還原權值資訊的就只有Yam Money(天空財金),這是Yam Money自己的說明:「蕃薯藤理財網同時提供了 還原權值 未還原權值 兩種線圖,按技術線圖右下角的【除權】按鈕,便可以切換。 未還原權值可以看到實際股價,而還原權值可以幫助你除去 除權 事件的雜訊,更清楚的看出股票的上升趨勢、下降趨勢。 這是蕃薯藤理財網廣受投資大眾的愛用秘技,推薦給大家﹗ ‧看理財網的技術線圖 (以 2330 台積電為例)。」

不過我這邊以台灣五十來當例子:


點選上面的連結就可以看到台灣五十的K線圖,而最右下角有一個「除權」的按鈕,可以切換原始股價以及還原權值之後的股價。上面這個圖只能看到最近半年左右的線圖,但這半年台灣五十並沒有除權息,所以可以點選右下角的「遠」,將線圖的時間尺度拉大,點一下就會變成將近一年的線圖:


有沒有看到上圖在2009年10月23日那天無論股價或均線圖都有一個斷層?那就是因為當日配息的影響,而如果要將除權息的影響去掉,就要按一下右下角的「除權」,就會獲得下面這個圖:


這時候配息的1.0元會直接被扣掉,所以原本10月22日當天的實際開盤價54.2元,在扣除這1.0之後,在還原權值的線圖上顯示的就是53.2元。依此類推,還原權值線圖會將過去的除權息都扣掉,所以如果從台灣五十掛牌上市那一天開始看,差異會更明顯,因為過去每年配息分別為:94年:1.85元。95年:4元。96年:2.5元。97年:2元。98年:1.0元。總計有11.35元。而要看到台灣五十過去全部的歷史線圖,就繼續按「遠」吧!


上圖可以看出台灣五十上市那一天的收盤價為37.0元,而中間歷經五次的配息,我已經用紅色箭頭標示出來了,或是直接看不相連的均線也可以看得出來。這是原始股價的線圖,而如果還原權值之後:


經過權值的還原,上市當天的收盤價變為29.56,但為什麼不是37.0-11.35=25.65呢?這我也很納悶。

若以原始股價計算,則上市當日的37元到今天的54.1,歷經了七年,年化報酬為5.6%,但如果以29.56為上市當日的還原權值股價,則年化報酬為9.02%,以25.65為還原權值股價,年化報酬則為11.2%。以還原權值的股價來計算報酬率才是真正的報酬率,而Yam Money這個免費服務真的挺不錯的,大家如果需要使用,請花點時間註冊一下會援救可以免費使用了。

2010年8月29日 星期日

FaceBook

台灣加權指數還原權值


這是民國92年一月的加權股價指數資料,為什麼要從這個時間點看呢?因為證交所提供的加權股價報酬指數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從上圖來看,92年初的指數為4524.87,而今天收盤為7741.20,如下圖。




上圖則是92年一月一開始提供加權股價報酬指數的情況,可以看到一開始指數與報酬指數是幾乎一樣的(4524.87 & 4524.92),但是今天收盤的指數是7741.20,報酬指數卻已經來到了10283.78。


也就是說這7.75年之間,指數本身好像只從4524.87漲到了7741.20,漲了3216.33點,約71%,但是如果把權值算進去(配發的股息、股利),那麼真正持有大盤指數的總報酬應該是(10283.78-4524.92)/4524.92=127%,足足比只看指數本身的報酬還多了56%。而報酬指數比指數本身多了2542.58點,換算成年化報酬率也有5.92%,這是相當不錯的績效了。

所以從92年初到現在,台灣加權股價指數本身從4524.87漲到了7741.20,年化報酬率為7.2%,但台灣加權股價報酬指數從4524.92漲到了10283.78,年化報酬率有11.2%,而如果只看股息股利的報酬,則也有高達5.9%。

2010年8月17日 星期二

MSCI新增11檔成分股

精實新聞 2010-08-18 09:26:32 記者 蕭燕翔 報導

摩根士丹利(MSCI)公布最新的季度調整結果,其中台股在新興市場及亞洲除日本以外的指數,權重雙雙遭到調降,在新興市場指數方面,權重遭調降0.02個百分點,亞洲除日本以外指數則遭調降0.05個百分點,低於市場預期。新權重預計本月31日生效。

MSCI18日公布最新指數的季度調整結果,除伊斯蘭指數波動較大外,新興市場多屬微幅調整,其中台股在新興市場及亞洲除日本以外的指數,權重雙雙遭到調降,前者權重調降0.02個百分點,後者也調降0.05個百分點。

在個股調整中,台股並沒有成分股遭到刪除,新增加成分股則有11檔,包括和碩(4938)、力晶(5346)、凱基證(6008)、新普(6121)、元太(8069)、茂迪(6244)、中光電(5371)、群聯(8299)、原相(3227)、網龍(3083)及世界(5347)。調整後台股成分股也將由107檔,增加至118檔。
其中,權重遭調升最高的五檔成分股,分別為仁寶(2324增0.1%至1.49%)、元太(8069增0.03%至0.31%)、力成(6239增0.02%至0.51%)、力晶(5346增0.01%至0.39%)及台達電(2308增0.01%至1.84%)。權重遭降較大的五檔成分股則有宏達電(2498 降0.07%至3.35%)、國泰金(2882降0.02%至2.91%)、台積電。

台股將延二分鐘收盤

【經濟日報╱記者蕭志忠/台北報導】 2010.08.17 02:06 am

台股交易將有重大變革,證交所規劃,明年1月下旬將延後二分鐘收盤,資訊顯示頻率將由每30秒加快到每15秒,收盤前五分鐘也會揭露模擬試算的最佳一檔買賣價資訊,可望大幅降低外資操控收盤價,增加投資人收盤時買賣到「理想價格」的機會。

經濟日報/提供

目前台股盤中交易時會有最佳五檔買、賣價揭露,供投資人下單參考,但台股收盤前五分鐘暫停撮合,沒有最佳五檔的買賣價揭示,只接受委託單,使投資人「摸黑交易」,以13時25分的買賣價,猜測可能的價位下單,遇到摩台指結算時,外資若利用收盤前五分鐘大舉買進或賣出,收盤價常大幅跳動,對投資人不利。

證交所指出,為避免收盤價與投資人預期產生落差,重新規劃收盤資訊的揭露方式,收盤前五分鐘,會揭露模擬試算的最佳一檔買賣價給投資人參考。證交所也同時推出延後收盤的配套措施。個股若在最後一分鐘(13時29分到13時30分)波動達上下3.5%,該檔個股將延後二分鐘收盤,也就是13時31分到32分仍可交易,33分停止接受取消或改量委託。因此,整體股市指數收盤時間也將調整為13時33分。

新制上路後,券商資訊牆及單機看盤軟體,在13時30分後會把延後收盤個股資訊,集中畫面顯示,讓投資人更清楚。最後一分鐘波動不大的個股,就維持原先的收盤時間13時30分。證交所評估,延後收盤個股比例會低於1.46%,約有十多家。證交所表示,現行集中市場揭露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系列為每一分鐘計算一次,每30秒揭示一次,為提供投資人更即時的指數參考,將從明年1月17日起縮短為15秒計算與揭示一次;另外「成交及委託統計資訊」揭露頻率與指數相同,一併調每15秒揭示一次。

【2010/08/17 經濟日報】




證交所「點燈」 交易不再「摸黑」 

【經濟日報╱記者/蕭志忠】
 
證交所規劃延後收盤,及收盤前五分鐘揭露模擬試算最佳一檔買賣資訊,主要是降低外資等法人機構操控收盤價,增加散戶投資人買賣到較合理的收盤價,達到交易公平目的。

台股現行盤中會揭露最佳五檔買賣資訊,投資人可以得知最易撮合成交的價位,但收盤前五分鐘並不揭露;當初設計目的是抱著「大家收盤前都看不到資訊,就不會操控收盤價」的公平性。

實務上卻造成散戶投資人在最後五分鐘「摸黑交易」,外資法人機構因委託量較大,容易操控尾盤收盤價,形成不公平。投資人多次強烈質疑,證交所因而規畫新交易資訊揭露方式,打算在明年元月上路。

【2010/08/17 經濟日報】

港台ETF各有優勢

    * 2010-08-16 01:33
    * 旺報
    * 記者許家綸/採訪報導

台港兩地都有A股ETF掛牌,寶來投信指數投資中心總監黃昭棠分析,香港市場的ETF優點在於品項及種類較豐富,除有指數型,還有中國行業別ETF;也有發行歷史較久,知名度較高的ETF,例如不少台灣投資人喜愛的安碩A50中國,單是這支ETF每天就占港股ETF成交量的6成,流動性佳。

香港很多ETF搭配權證發行,或是包裝成保本產品、結構式票券等,對增加市場流動性大有幫助。缺點是在香港交易必須要換匯;而且交易時間和台灣不同、沒有漲跌幅限制、市場性質也不同,投資人要做較多功課。

在交易成本方面,香港也比較貴,台股的手續費是5%,因此買賣的成本在0.3%以內,而且還有機會可以打折;但透過複委託買香港的ETF,光一次手續費就要0.25%,加上其他的費用,買賣成本約在0.6%至0.8%,直接在港股交易,最低的手續費為100港幣,所以單筆交易超過4萬港元,手續費成本才划算。

投資在台灣上市三檔ETF的優點就是台幣計價,投資資金不用切割成兩套,投資人資產配置轉換可達到「無接縫」。不過台股只交易到下午1點半,因此下午盤若有大幅變化,要到隔天開盤才能反應。幸好台股也是兩岸三地最早開盤的,隔日投資人還有機會應變。

恒中國及恒香港因為以原股來台掛牌,所以單位價值高達400及800多元,但交易單位並非以千股做基準,而是200及100單位,所以基本的交易成本不如想像中的高。至於寶滬深是連結式基金,追蹤標智滬深300的走勢,所以設計的發行價為20元新台幣,一次交易為1000單位。投資人在選定看好的指數後,也可依照自己的投資習慣選擇適合的ETF交易方式。(許家綸)

143期Smart專欄–低Beta值持股打敗大盤跌勢

2010.7月份144期Smart月刊  口木專欄

歐債危機發生以來,全球股市大幅回檔,台灣股市亦受波及。所謂「覆巢之下無完卵」:多數個股皆隨著大盤演出破盤行情,許多投資人將過去一年以來獲利倒賠回去,等於做了白工。

也許你會訥悶:「大盤指數狂跌,難道股票非得跟著跌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得先了解什麼是β值(讀作:Beta值、貝他值)

β值就是一段時間內的個股波動除以市場波動的比值

公式: β = (個股波動) / (市場波動)

當個股的波動等於市場波動時,β值剛好等於1,換句話說,你買這檔個股的報酬率跟市場指數是一模一樣的;當個股波動大於市場波動,則β值大於1,在多頭時個股會漲得比指數還兇猛、但在空頭時卻也跌得比大盤還慘烈。同理可證,當個股的波動小於市場波動,則β值會小於1,在多頭時漲勢溫吞,但在空頭時卻相對抗跌,也就是俗稱的「牛皮股」。

了解這個道理,我們就可以應用在實務投資:多頭市場時應該積極擁抱高β值的小型飆股,而當市場走勢不明時減少高β值個股的比例,將資金轉進低β值個股以提高資產的防禦性。低β值個股走勢較市場穩定,而且通常獲利穩定、財務健全、股本較大,故市場主力不喜歡過度炒作這類牛皮股,這種標的反而相當適合穩健保守者在市場低迷時買進持有賺取長線收益。

舉我近來的投資實例說明:今年4/23日,台股大盤指數來到8004點,當時台指已出現跌破季線的M頭破線格局,我手上早就沒有任何股票而手癢得發慌,突發奇想地想買些「價值好股」,驗證基本面的支撐是否能熬過空頭的考驗?

(2010年4月底至6月中,口木操作零股獲利成績,成功打敗大盤指數)

期間我陸續以零股買進中華電信、遠傳電信、中興保全等高殖利率、低Beta值的防守系個股,經過一個半月,大盤一度跌破七千點,但這三檔的股價卻不動如山,直到日前大盤已下跌了8.81%,但我手上的持股卻幸運地出現帳面獲利,成功抵禦市場風險波動。

值得注意的是,貝他值乃基於過去的市場價格而算出來的落後資訊,並非一成不變,故不可以單一數值做為投資決策!投資人應當厚植自己分析個股財報及財務品質的功力,才能真正提升資產的防禦性。另外貝他值也可用在挑選ETF及基金的投資決策,原則同樣是在經濟擴張期挑選高Beta值標的、衰退期將資金轉移至低Beta值標的或增加手上現金水位,以躲避未知的市場風險。

如果你是積極的投資者,也許可以滿手「高貝他值標的」、成天盯著盤面調整操作以賺取最大收益。可惜多數投資者很難避免「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宿命,當我們深陷市場之中往往無法理性分析做出現確判斷,於是累積的獲利很容易被市場風險所吞噬。更務實的做法,不管多頭或空頭,一切回歸個股基本分析選股,讓好股票自己照顧自己、讓自己跟盤面保持安全距離,多留些時間給本業工作及家庭生活,長期算下來,我相信反面有更穩定而理想的報酬喔!

台股高Beta值個股列表

台股低Beta值列表

個股Beta查詢網站:http://jsjustweb.jihsun.com.tw/z/zk/zk0/zkmain_1_5.asp.htm

2010年8月6日 星期五

勞保基金10大持股 你抱了嗎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
2010.08.05 02:40 pm

勞保基金國內持股近千億元

四大基金之一的勞保基金,最青睞的股票是什麼? 勞保局公布勞保基金今年上半年前十大持股,結果與去年相同,被視為穩健的權值股的中鋼還是穩坐榜首,持股比率9.42%,其次是台積電,去年第三的友達滑落到第九名,廣達躍居第三。最近遭六輕事件波及的台塑則掉到10名以外。總計勞保基金國內持股金額約近千億元。

為了讓政府相關基金資訊更透明,勞保及勞退基金自去年起開始每半年公布前十大持股及債券,最近勞保基金公布到今年6月底為止,勞保基金持股前十大名單。與去年底前十大持股名單相較,前兩名沒有變動,中鋼還是穩坐第一,且持股比率由8.6%增加到9.42%;第二名是台積電,持股比率從去年的7.39%,略降為6.56%。

聯發科、中華電大躍進

第三名起變化較大,今年第三名由廣達取代友達;第四名聯發科,第五名中華電,去年都不在前十大持股之列;第六名國泰金與去年相同;第七名中信金 (去年第八名);第八名聯強也是首次進榜;第九名友達,從去年第三名大幅滑落;第十名則是仁寶,也是從去年第五名大幅往後。

總體觀察,去年還在前十大的日月光、台塑、緯創,今年都掉到10名以外;巧合的是,台塑剛好最近受六輕事件波及,股價略有影響,勞保基金持股顯然也有減碼,致其排名滑落。

勞保基金目前國內投資股票,自營部位約468.8億元,委外代操約529餘餘億元,總計約998億元,佔基金比率30.92%。勞保局表示,上半年持股排名與去年底有一些落差,主要當然是配合股價做必要調節,有些獲利就了結,逢低再買進,因此持股比率與排名都有變化,但總體而言,仍以大型權值股為主要持股對象。

債券部分 國泰金拔得頭籌

至於前十大債券,則由國泰金拔得頭籌,比率19.76%,其次分別是台新金94年期金融債券、中央債券、台新銀99-1 (B 券)、富邦金98-1、陽信銀96-1(A券)、陽信銀96-1(B券)、台新銀99-1(A券)、玉山銀98-5、安泰銀95-1。

【2010/08/05 聯合晚報】

3大勞工基金 上半年虧500億

2010-07-31 中國時報 【唐鎮宇、王宗彤/台北報導】

     勞保、新制勞退與舊制勞退基金今年上半年的投資績效出爐,三大勞工基金全部虧損,其中勞保虧損一一三億、舊制勞退虧損一七二億、新制勞退二一八億,合計虧損超過五百億。

     而對此表現,市場人士說:不意外,因為台股上半年跌幅逾十%,這些基金要「獨善其身」很難。不過,投信操盤手認為,像這種勞工勞保基金都追求中長期投資,也看中配股配息收益,短線的波動只是帳面虧損,反而是大多頭時期,有不錯報酬率才會獲利了結,但這也表示股市的高點已到。

     審計部日前才提出報告,指勞保基金餘額將在二○二六年後破產,今年上半年勞保基金的投資又傳出壞消息。截止六月底,勞保基金報酬率為負三.六七%,虧損金額近一一三億,其中國外約八十九億,國內約廿三億。

     勞保局副總經理段繼明解釋,今年國內外股市不如去年想像的強勁,歐洲債信危機、各國紛紛緊縮金融業管理,以及中國大陸的打房政策等,使得全球總體經濟表現趨緩,由於擔心「二次衰退」而信心不足,使得今年操作難度增加不少。

     勞退監理會副主委李瑞珠表示,股市常領先景氣半年反應,去年高峰過後,到現在這個時間點「動盪」程度較高,從上半年全球股價指數(MSCI)下跌一○.四九%,台股也下跌一○.八八%就可得知。但不論勞保、勞退七月份已開始「收復失土」,目前虧損雙雙縮小在負一%至負二%之間。

2010年8月2日 星期一

寶來推櫃買ETF

【經濟日報╱記者曹佳琪、黃俊苔/台北報導】


寶來投信已向投信投顧公會送件「寶來櫃買ETF傘型基金-富櫃50基金及富盈債券基金」,投資人最快年底就可在櫃買中心交易,只需數萬元就可直接投資債券,門檻大幅降低。

寶來投信為國內發行指數股票型基金(ETF)龍頭,計畫推出櫃買兩項基金產品,除可能提升外資購買櫃買股票意願,也是首度將債券產品現貨化,讓國內債券市場不只是法人市場,一般散戶也可透過簡單的ETF投資介入。

國內中小型投資的代表性ETF為寶來台灣中型100ETF,不過規模僅約15億元,顯然未受投資人青睞。富櫃50指數從市值、公眾流通量與流動性三項檢核標準,選入櫃買中心最具代表性的50檔個股,未來可望較中型100更具投資獨特性。

富櫃50基金若推出,除了讓投資人在櫃買投資更便利外,也可能提升外資對櫃買股票的投資意願,目前上市股票外資持有比率約為一成,櫃買股票則僅有約3.5%,顯示仍有相當成長空間。

寶來投信總經理劉宗聖指出,針對櫃買台灣指標公債指數推出的ETF正式名稱仍未定案,可能是富盈債券基金或是寶櫃債券基金。這檔產品將成為一般投資人跨入債券投資的門戶,不再只是法人的天下。

該基金上櫃後,投資人可以直接交易,一秒鐘就調整好自己的股債配置比重,具有現金管理的功能。

全球債券ETF占所有ETF比重約為18.5%,由此推算,國內債券ETF市場應該有成長至近乎200億元的實力。不過,劉宗聖坦言,該檔債券產品發行上確實不如股票ETF容易,取得債券仍須靠參與券商與櫃買中心大力支持。

日前寶來對外洽談時,即有部分法人不看好該項產品,但劉宗聖說,「雖然未必獲得所有人認同,但寶來仍會持續堅持產品創新」。

寶來投信指數投資中心機構法人處副總黃昭棠表示,未來也可能視市場需求編製更產業化的指數,推出如太陽能類股ETF,或是公司債ETF,符合市場需求,發展更多元化的ETF產品。

【2010/07/29 經濟日報】

ETF組合基金 布局全球

【經濟日報╱記者/張瀞文】

一般基金透過投資許多個股分散風險,投資由一籃子指數股票型基金(ETF)組合成的基金,可進一步分散風險,輕鬆掌握全球投資趨勢。

全球ETF有上千檔,有些基金更投資ETF,讓投資人可輕鬆掌握全球股債、另類資產的投資契機。

ETF英文是exchange traded fund,在台灣通常翻譯為「指數股票型基金」,但ETF稱為「交易所掛牌基金」更貼切。
因為連結的指數未必全都是股票,也會連結固定收益、黃金或不動產等指數,共同點則是在交易所掛牌,買賣方式與股票相同。

ETF在美歐盛行,主要訴求是手續與管理費低、透明度高,投資人買賣很容易。

全球金融市場瞬息萬變,在低利率環境下,資金在各類資產裡輪轉,尋覓投資契機,鎖定全球型股票指數單一ETF未必是最好選擇,ETF組合基金因此出現,希望減輕投資人負擔。

ETF近來也成為投信業者發行組合基金連結標的,台灣第一檔新台幣計價季配息多元資產組合基金去年出現。

基金經理人認為,單靠經理人膽識和經驗或押注單一ETF,很難掌握全球投資契機,但透過組合基金連結目前發行千檔的ETF,更能掌握資金輪轉下的各種投資契機。

【2010/07/29 經濟日報】

Comments:這種基金就是把ETF當成股票,經理人進行選股和配置以及操作,但ETF本身會收取0.5%左右的費用,基金又收取1.5%左右的費用,也就是投資這種基金,本來每年就會有2.0%以上的費用損失,所以除非報酬真的很好,否則光是費用上的損失就很可觀了。而就算經理人很厲害,可以創造一年20%的績效,但是其中2%是故定要支出的基金費用,那就高達一成了!不過這一則新聞是少數真的理解ETF是什麼的,大多數新聞都還是把ETF和指數型基金劃上等號,其實錯得很離譜。

2010年8月1日 星期日

證監籲留意A股ETF風險

2010-07-31 香港新浪

證監會提醒投資者及證券經紀,除要面對價格上落的風險外,亦要承擔相關衍生工具發行商的信貸風險。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近年A股ETF(交易所買賣基金)大行其道,但ETF發行商要直接買入A股十分困難,只能靠買入與A股掛鈎的衍生工具,但這類衍生工具是否安全,已惹起市場疑慮。證監會日前向證券行發通函,表示經紀需要留意這類ETF的特點以及箇中風險。

至於管理多隻A股ETF的貝萊德資產管理昨日發表聲明,強調已有多項措施控制ETF結構上的風險。

內地A股大上大落,對於進取投資者有一定吸引力,就以最流行的A50中國基金(2823)為例,昨天的成交額超過十二億元,較很多大藍籌還要活躍。A50中國基金不單本身成交活躍,相關的衍生工具亦十分受歡迎,截至周四為止,與A50中國基金掛鈎的窩輪有逾二十六億份的街貨。

不過,這類A股 ETF其實並不是直接由A股組成,原因是ETF發行商很難買入A股。內地提供的QFII(合資格境外機構投資者)配額長期供不應求,因此發行商只能買入與 A股走勢掛鈎的衍生工具,以便讓ETF的價格跟蹤A股走勢上落。換言之,買入A股ETF的投資者,原則上只是買入一些衍生工具,而不是真正持有一批A股。

證監會在本周四發出通函提醒證券經紀,市面上有一些ETF是採用合成模擬策略,即是以衍生工具模擬正股的走勢,但經紀要留意這些ETF的特點以及箇中風險。證監會指,持有這類合成ETF的投資者,除要面對價格上落的風險外,也要承擔相關衍生工具發行商的信貸風險。

證監會又表示,證券經紀為客戶提供服務時,要熟悉投資產品性質,並且要在證監會網站查閱最新資訊。

對於近期傳媒關於A股ETF的報道,管理多隻A股ETF的貝萊德發表聲明,表示一直有多項措施控制ETF的交易對手風險。就以最流行的A50中國基金為例,貝萊德是向十二個交易對手購入與A股掛鈎的衍生工具,不會依賴單一對手,以分散風險。此外,貝萊德亦設有風險及定量分析團隊,專責監察交易對手的風險。對於一些佔ETF比重較大的交易對手,貝萊德會要求對方交出抵押品,通常是一些具流通量的股票,以至現金等。貝萊德亦會透過網站披露ETF結構以及交易對手風險等資訊,以確保有足夠的透明度。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